環境資源報告成果查詢系統

99年度戴奧辛(含重金屬)稽查檢測暨工業區污染排放特徵建置業務計畫

中文摘要 本計畫針對原高雄縣轄區發電廠、金屬冶煉廠及醫療廢棄物處理廠各一廠,進行煙道氣固相戴奧辛及重金屬採樣分析、原料和各單元灰渣採樣分析,另外針對轄區內工業區之工廠建立排放管道及製程中揮發性有機物及有害空氣污染物指紋圖譜資料庫,以利未來判定公害事件污染來源之參考。本報告書乃紀錄99年7月底計畫開始執行至100年7月底之工作完成成果,以及進行工作內容檢討及研擬改進措施。 依本計畫檢測分析結果指出,醫療廢棄物處理廠、金屬冶煉廠和發電廠之煙道PCDD/Fs和重金屬(鉛、鎘、汞)皆符合法規排放標準值。醫療廢棄物處理廠之袋濾式集塵器A002對於PCDD/Fs、PCBs、PBDD/Fs、PBBs、PBDEs皆有去除效率,對於固相持久性污染物效率大於氣相。袋濾式集塵器A003除對於氣相PBDD/Fs和固相PBBs有低去除效率,分別為42.0%和41.5%,但對於PCDD/Fs、PCBs、PBDEs無去除效果,反而增加排放濃度,而濾袋A002對重金屬鉛、鎘、汞之氣固相皆有高去除效率(>96%),濾袋A003對於鉛和汞反而無去除效果,因此須進一步更換A003濾袋或去除濾袋上之粒狀物,避免濾袋所引起記憶效應。 金屬冶煉廠P047和P048煙道廢氣中之污染物濃度,氣相中較高濃度為PBDEs和PCBs,固相濃度以PBDEs 最高。P048濃度約為煙道P047之1/10倍。就P049煙道廢氣中之污染物濃度,氣固相濃度皆以PBDEs最高。金屬冶煉廠之集塵灰為該廠原料中主要含氯、溴和重金屬來源,應評估該廠使用之集塵灰成分特性,以避面於金屬冶煉過程中有衍生性污染物生成。 發電廠之A015前、A003前、A011前和P003煙道廢氣中,氣固相皆以PBDEs濃度最高。發電廠之空氣污染防治設備對於持久性污染物去除效率結果中,可得到排煙脫硝設備(A015)對PCBs、PBDD/Fs和PBBs具有去除效率,分別為98.8%、90.4%和91.6%;靜電集塵器(A003)則主要對PCDD/Fs和PBDEs有較高去除效果,分別為83.4%和91.3%;排煙脫硫設施(A011)則對於PCDD/Fs、PCBs、PBDD/Fs、PBBs、PBDEs無明顯去除效率,反而有增加氣相中污染物排放濃度,主要來自於石灰石所提供,其含有PCDD/Fs、PCB、PBDEs,根據分析結果可知氣相污染物濃度有增加趨勢,顯示噴注石灰石粉於A011中會造成部分污染物脫附至氣相中。發電廠原料中,煤粉及石灰石粉主要含重金屬鉛, A015前、A003前、A011前廢氣中主要含重金屬鉛,以固相分布形式存在;P003煙道廢氣中,則無含重金屬鉛、鎘、汞。因此發電廠應管控原物料來源,包含煤料及石灰石粉,以避免含氯、溴及重金屬進入爐體和空氣污染防制設備而造成污染物之生成或是增加。 依行政院環保署所提供的工業區污染排放指紋特徵建置優先性原則,選擇原高雄縣轄區內大社工業區及林園工業區為本計畫清查污染源及進行污染排放指紋特徵的檢測對象。調查大社工業區10家石化工廠及林園工業區21家石化工廠之製程與排放管道資料,並進行採樣作業以建立污染指紋資料。採樣分析方面,包括126個管道及60個製程進行工廠排放特徵物種(排放指紋)特性分析,排放管道以A722.74B方法採氣袋採樣,製程取上下風各一處以A715.13B不鏽鋼採樣筒採樣,分析方法均以A715.13B氣相層析質譜儀分析,可定性及絕對定量106種揮發性有機物氣體,及定性及半定量約160,000種內鍵資料庫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管道污染排放指紋特徵建置計已完成林園工業區45根次、大社工業區22根次、臨海工業區31根次、大發工業區11根次、永安工業區4根次、仁武工業區及附近工廠15根次。大社工業區以國喬化工的管道測得最多排放指紋特徵物種,約有60多種,林園工業區以台灣塑膠公司的管道測得50多種排放指紋特徵物種為最多。各工廠管道排放指紋特徵物種以苯出現頻率最高,其次為甲苯及二甲苯等苯環化合物。管道測得化合物濃度最高為國喬化工M10乙苯製造程序之PA02管道,計有丙烷686ppmv、異丁烷351ppmv、正丁烷293ppmv,據了解為該製程當日正開始減量生產所造成的現象。 在本計劃執行完成128根次管道檢測,將個別化學物種逐一計算其在這128根次的出現率(測得該物質之管道數/128),計算結果將出現率大於50%化合物,依出現率大小排列如下:丙酮(70%)、甲苯(56%)、乙醇(55%)。另外亦進行指紋特徵有效鑑別之評析指標物種之整理,首先將相同製程之指紋資料彙整後進行分析,一方面以管道中測得排放指紋成分中濃度最高的化合物,或數個相同製程出現率最高之物種為主要指標,分析結果指標物種一般以3到6種物種表示。 在60個製程上下風進行鋼瓶採樣時,採樣點均須同步進行臭異味官能檢測以利進行比對,目前60個製程均已完成採樣分析作業,並完成評估該製程洩漏風險之等級,並將結果於污染源查詢定位系統中標示。共於大社工業區及林園工業區分類16座高度風險製程、12座中度風險製程及28座低度風險製程。 為了在空污事件發生時於第一時間進行現場採樣,計畫於各工業區附近地區建置9式簡易式氣象站,用以檢測風速、風向、溫度、溼度,並具有數據儲存及即時傳輸至環保局之功能,並架設自動採樣系統,在空氣污染緊急事件通報發生時,可直接由環保局遠端連線啟動採樣系統,完成即時之樣品收集,並立即送至實驗室進行分析作業。目前已依工業區盛行風向及受體方位選取大社工業區2站、林園工業區設3站、大發、仁武、岡山本洲及南科路竹各1站,目前均已正式運作中。 氣象站及採樣系統完成後,因應空氣污染事件發生時緊急應變措施,至少應完成67點次之即時連線採樣及物種分析作業及污染現場採樣作業,若無工業區臭異味污染緊急事件,亦可依環境稽查隊之需求協助污染現場採樣分析作業。計畫執行期間完成自動採樣系統連線即時採樣16點次,臭異味事件現場採樣53點次,共計69點次。 本計畫亦因應空污事件進行稽查檢測以達到違法開罰的目的,預定於空污事件緊急應變或演練時進行7點次之臭異味官能測定分析及特徵物種分析,目前配合環保局之臭異味陳情案件之稽查檢測,已完成7點次採樣分析作業,包括大發工業區(長春人造樹脂)、聚和國際大發二廠、協益飼料公司、鳳山五甲南進四街、中石化小港廠火災及中油大林廠跳車事件,其中有2點次測得之臭異味濃度超過法規之排放標準,已提交檢測結果給環保局進行後續之開罰作業。 本計畫完成建置污染來源查詢之資料庫,將建立一套污染指紋資料庫,並將所查核之資料結合其地理空間關係,完成「工業區污染源查詢定位系統」,於空污事件發生時,於地圖上並搭配風向、風速進行各項空污來源或成因之輔助資料。經由現場立即採樣的資料,透過指紋資訊系統配合污染地圖查詢,可以更有效並清楚呈現可疑污染源的相關資訊,加速確認污染源的時間。目前已完成軟體設計,系統電子地圖介面是採用Google Map軟體作開發,易於環境稽查人員使用。另外本系統已完成387種臭異味化合物之資訊建立,可查詢特定污染物質之來源工廠或特定污染物質之排放源分佈,可點選一項或多項污染物質,系統會將可能的來源工廠列出,並將各可疑來源工廠顯示於電子地圖上。 在臭異味空污事件發生時,本計畫完成之系統成為臭異味事件應變採樣數據之即時比對系統,作業流程如下:(1) 連線啟動工業區之鋼瓶採樣、(2) 藉由指紋資料庫找出上風處可疑污染來源之工廠、(3) 巡查人員配備採嗅袋、採樣鋼瓶進行工廠周界與敏感受體採樣、(4)採樣分析結果與排放特徵指紋資料庫進行比對、(5) 初步判定污染源及製程、(6) 進行主成分分析、受體模擬模式、大氣擴散模式等方式尋找指紋比對相似性最大的工廠製程、(7) 進入篩選出之工廠進行製程查訪及採樣。 本計畫希冀初步建立污染源與周界大氣分析結果相關性,進行戴奧辛(含重金屬)稽查檢測作業,建立排放管道及製程中揮發性有機物及有害空氣污染物指紋圖譜資料庫,以利未來判定公害事件污染來源之參考。並加強輔導污染減量,藉此可具時效性的釐清公害事件之責任歸屬及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中文關鍵字

基本資訊

專案計畫編號 經費年度 099 計畫經費 14300 千元
專案開始日期 2010/07/30 專案結束日期 2011/07/29 專案主持人 王琳麒
主辦單位 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承辦人 蔡夢桂 執行單位 正修科技大學

成果下載

類型 檔名 檔案大小 說明
期末報告 99年戴奧辛空污指紋計畫(公開版).pdf 19MB
英文摘要
英文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