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源報告成果查詢系統

推動室內空氣品質自主管理與子法建置暨編撰居家室內空氣品質改善技術手冊

中文摘要 近年來世界各國諸如北歐國家、歐盟及美國等已開發國家逐漸重視室內空氣品質之要求,我國近年來亦開始重視此一國際性的重要議題,然而,在現今社會中,我們不僅要面對的是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甚至是全球性的氣候變遷問題、瀕危的生態多樣性、能源不足等危機。由於人類未來生活品質的提升,唯一也是最關鍵的限制是環境本身所能允許的負載容量。因此,在我們期盼二十一世紀的科技與經濟發展能將人類文明帶入一個全新而「人性化」生活的同時,更急須重新思考如何在兼顧科學科技與經濟發展的同時,將環境中的各環節一起納入考慮。位於亞熱帶氣候區的台灣擁有豐富的生態多樣性與自然資源,但近數十年來快速的開發已使得生物棲地大量被破壞、環境污染、生活品質嚴重惡化。呼吸的空氣品質不良、飲用水質惡化,不良的生活環境不僅反應台灣生態環境危機,民眾所面臨的更是日益加劇的健康風險。 然而,人類所需面臨的除上述外部環境污染危機外,在本計畫工作裡,我們將更近一步來探討日常生活中皆會遇到的內部環境污染問題,我們可以發現從建築物本身結構、區位、開口設計、空調系統設計,各種建材、裝修材料的選擇,人類維持生活必備的各種物品、商業行為的貨品、辦公家具等,乃至於人類本身的各項行為活動,均可直接或間接的引起音、光、熱、氣、水、微生物、電磁波等室內環境問題,對人類健康有更進一步的危害;其中最直接、且影響最大的是室內空氣品質(Indoor air quality IAQ)不良所引起的健康危害問題。就經濟層面的考量而言,IAQ不佳所引起的不適症狀或相關疾病會引起生產力降低,甚至影響國家競爭力。Fisk等人曾估計,美國每年因呼吸道感染降低生產力的成本高達60-140億美金,而由過敏症狀或氣喘引起的消耗成本高達20-40億,由病態建築症候群所引起的生產力降低損失則高達150-380億元。而從管制法規的層面而言,近年來因發生許多與空氣污染相關的危害事件,一再凸顯出空氣污染的嚴重性而促使各國政府機關訂定空氣污染防制法規,加強執行各項空氣污染防制措施,並訂定以保護國民健康為目標,以管制大氣環境為手段之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然而,現代國民每日中之大多數時間均處於不同之室內環境中,而現代建築及空調之型態、各種裝潢材料之使用、以及各種室內之活動型態,均可引致許多新的室內空氣污染源,例如,建材傢俱中新可能釋放的甲醛及揮發性有機物質(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建築物中事務機器如影印機的操作所排放之二氧化碳及臭氧,經由空調系統或其他相關污染源所可能傳播的生物性氣膠(bioaerosols),或是因為室內活動型態所造成的污染,如抽煙所引起之各種化學物質與呼吸性微粒(respirable particulate)之積聚等,前述種種均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同層面的影響。環保署亦自1998年起開始著手進行國內相關職場室內外空氣品質調查研究,並於1999年開始正式於施政計畫中開始進行室內空氣品質標準與管制策略擬議的系列研究,委由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與建築研究所等相關專業人員,透過文獻參考與實測經驗,建立本土室內空氣品質環境實測標準流程,並逐步以此標準流程累積台灣各建築類型之實測數據,同時亦彙整國外相關資料,同樣以維護健康為基礎,初擬本土化之空氣品質標準建議值。 就室內空氣品質管理的制度面上,包含有不同使用性質空間的室內空氣品質污染源及不同的主要問題、不同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現況及問題、建築設計及通風相關配套規範、污染物檢測能力、自主管理機制等部分,需要一個跨部會整合推動機制。行政院環保署於2006年6月於消保會135次委員會議提報所研擬完成之「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推動方案(草案)」並獲定案,隨即由各相關部會依方案分工原則,著手研擬具體3年工作行動計畫。而依照「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推動方案規劃架構」,分別應包含(1)訂定室內空氣品質標準;(2)訂定室內空氣污染物檢測標準及檢測能力提升;(3)推動公共場所自行檢測、監測、紀錄及申報制度;(4)推動室內空氣品質調查計畫等,因此行政院環保署乃於2006年5月進行「推動公共場所室內空氣品質管理制度計畫」,初步研擬相關室內空氣品質管理制度,並積極推動對應之室內空氣品質檢測專責人員與自主管理專責人員,同時亦進行「室內空氣品質自主管理推動計畫」及相關輔導機制之研擬。 1.2承辦意願及能力 新紀公司成立於民國83年,17年來一直在國內顧問界以空氣污染防制規劃之專長見稱,為國內少數僅有之空氣污染專業公司,舉凡有關空氣污染問題,自擴散模式模擬技術、光化網格模式模擬技術、空氣品質及氣象背景調查、煙流追蹤實驗以及污染防制規劃設計等方面均有相當豐富之實務經驗。本公司所擁有的分析工具,包含有一般性之氣體擴散模式如ISC、Caline、FDM、Valley、Shortz、OCD、RTDM等,DWM風場診斷模式及Qnet2000類神經網路分析模式,皆早已有多次使用於國內空氣品質規劃之經驗;此外,尚有特殊模式如軌跡模式與光化模式UAM、CAMx,以及本公司自行發展之PETS等,並於近年來國內數個全國性大型空氣品質規劃案中,佔有相當關鍵性之地位,其中包括了「高屏及雲嘉南地區污染減量改善及總量管制執行專案計畫」、「空氣品質惡化緊急應變系統之建置計畫」、「研訂各縣市空氣品質改善/維護計畫」、「北、中、南、高地區空氣污染物排放總量調查及減量規劃」、「大台北高雄地區空氣污染源排放資料調查及減量規劃計畫」等。 另本計畫團隊人員亦自98年度開始,承辦 貴署「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相關子法建置與公共場所室內空氣品質自主管理及分級標章制度推動」之計畫,除協助 貴署持續推動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相關子法草案研擬相關工作,於推動公共場所室內空氣品質自主管理制度工作中,初步完成 貴署大樓建置室內空氣品質連續自動監測系統,亦陸續完成室內空氣品質資訊網網路設置及辦理相關物業管理人員訓練班或說明會議,並於基線資料中完成151家公共場所現況訪查及80家場所進行室內空氣品質檢測調查工作。在於縣市執行工作經驗上,本計畫人員曾於桃園縣遠東百貨公司桃園站前店舉辦「出門看天氣,迺街”看空氣”」IAQ宣導活動,活動中除向民眾宣導室內空氣品質管理的重要性,並於該場所示範「室內空氣品質連續監測看板」的裝設,裝設後普遍獲得業者及大眾的接受,因此,後續更於桃園縣政府大樓及中壢大江國際購物中心裝設室內空氣品質連續監測系統設施。而除了上述相關IAQ宣導作為外,本公司亦邀請有關室內空氣品質研究專家及學者,輔導場所人員參加講習或課程訓練安排等,而藉由受訓的過程中,本公司人員更進一步成為IAQ管理之種子教師,並受邀參與中華民國物業管理訓練相關課程之授課講師,相信藉由本公司以往承接地方縣市相關IAQ活動或訓練課程經驗中,能更進一步提供 貴署一有效之管制策略及方案。 本工作群無論就學識技術或實務經驗方面,均堪稱國內一時之選。由於本工作群除曾榮獲環保署委託參與推動空氣品質規劃管理之工作外,亦先後完成縣市內各項空污專案計畫,如「臺北市空氣品質改善計畫規劃整合暨成效評核計畫」、「苗栗縣空氣品質改善及污染源減量計畫專案」、「嘉義縣空氣品質管理發展計畫」、「新竹縣空氣品質改善維護綜合管理計畫」、「桃園縣空氣污染綜合防制計畫」、「新竹縣空氣品質維護計畫暨空氣品質管理資訊系統建置計畫」、「桃園縣空氣品質管理綜合計畫」、『南投縣空氣污染防制工作綜合管理及TEDS排放量調查計畫』、「雲林縣空氣污染防制計畫之追蹤檢討考核計畫」、「苗栗縣空氣污染防制綜合管理計畫」、「新竹縣空氣品質改善維護計畫之檢討規劃」及「大台北高雄地區空氣污染源排放資料調查減量規劃」等,非常明瞭空氣品質改善維護計畫之推動過程,能完全掌握整體工作之執行重點及方向。另外,本工作群具有多項中央與地方空氣品質規劃管理計畫之實務經驗,並執行貴 署相關計畫多年,已完全掌握全國環境品質狀況與特性,且熟悉各項工作之作業方法,立即針對各項特性,提出適當之管理策略供中央主管機關參考,務使中央主管機關在人力及經費資源相當有限之條件下,能如期達成本工作之預期目標。
中文關鍵字 室內空氣品質、室內空氣品質自主管理、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相關子法

基本資訊

專案計畫編號 EPA-100-FA11-03-A019 經費年度 100 計畫經費 6060 千元
專案開始日期 2011/01/20 專案結束日期 2011/12/31 專案主持人 梁仁弘
主辦單位 空保處 承辦人 梁喬凱 執行單位 新紀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成果下載

類型 檔名 檔案大小 說明
期末報告 本文.pdf 10MB

Plan for Establishing IAQ Manageme home building-cum-Indoor air quality improvement technical manual

英文摘要 In recent years, the government has been actively concerned about indoor air quality (IAQ), where the related issues including the formulation of IAQ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self-management system for indoor air quality have become important topics in government policy plans.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is year's project include: (1) For the promotion of indoor air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n public facilities, the working team completed the visits and inspection in 200 public facilities (divided into six categories), and the indoor air quality for 80 public places of which were further monitored and assessed. The collected indoor air quality data embodied a national IAQ baseline database for further analysis. In addition, the working team compiled and compared the information of indoor air quality self-management systems in major countries. The team also provided the educational training practices for indoor air quality dedicated personnel. (2) For the integration of IAQ managerial system information and the indoor air quality mark, the working team has built the indoor air quali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latform on EPA’s indoor air quali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network for resource sharing. Additionally, the guideline of grade stamps for indoor air quality mark have been proposed to the authority for future reference in order to promote indoor air quality self-management in public facilities. (3) For the formulation of Indoor Air Quality Management Act-related regulations, in addition to empower the relevant sub-set of Indoor Air Quality Management Act draft law, the working team also studied the indoor air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in different collaborating authorities with the need to tie in with the amended law, and held eight advisory consulting forums focusing on the related regulations of Indoor Air Quality Management Act for amendment reference. (4) Finally, the working team not only embodied and maintained the official indoor air quality network, but integrated various types of indoor ai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nd cases of domestic pollution in recent years to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for related organizations and stake holder.
英文關鍵字 Indoor air quality (IAQ), IAQ self-management, IAQ management law and regul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