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氣候變遷和全球暖化,是全球人類在21 世紀所面對最嚴峻的生存考驗。這種情勢,加上全球石化燃料蘊藏量的減少,石油和原料價格高漲,以及新能源(含替代能源)的取得不易,將使得人類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面對這些全新的挑戰,我們在臺灣必需要有的新的思維方式,找出我們新的著力點,從而看出我們新的機會。在大量取代石化能源的新能源被發現之前,全球每年因為經濟發展而必需大量燃燒石化燃料所釋放到大氣裡的二氧化碳總量將持續的上升(如Choi et al.,2008;Marquis and Tans, 2008; Miller, 2008)。另一方面,因為極端天氣事件(例如:2005年大西洋颶風、2004年太平洋颱風)以及極端氣候事件的發展(例如:澳洲的嚴重乾旱)將迫使全球各國對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量採取更為嚴格的管制措施。
在這種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和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管制的必然發展趨勢之下,
政府和民間必須及早擬定策略以因應此種全球暖化的現象和二氧化碳管制的現實需要。另外一方面,政府和民間必須能充分的獲得全球在暖化和二氧化碳管制等相關議題上的最新進展,以與全球暖化科技的進展同步。例如:因為二氧化碳排放管制所延伸出的二氧化碳排放交易市場(CO2 emission trading)已發展成為一種新的商機;而目前一些主要先進國家已將氣候和能源此兩個議題結合,透過創新的思考,將這些議題轉化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一項重要機制。例如:瑞典政府在2006年6月宣告將打造瑞典於2020年時成為世界第一個無油國,透過此種的遠見與努力,一旦瑞典於2020年真的達成無油經濟的目標,甚或部份達成其所宣示的目標,瑞典所發展的一系列新能源科技將取代污染性的原油科技,而瑞典的乾淨科技將使瑞典成為全球新能源科技的輸出國,大幅的提升瑞典的國際競爭力。而根據一份即將於2008年1月出版的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 的報導指出,美國也正全力發展太陽能,計畫於2050年時結束美國對進口原油的依賴,同時也大幅的降低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量。
國內先前與氣候變遷相關的研究多侷限於氣候變遷理論的探討以及推測氣候變遷的可能應用。但是相對應於國際各國為因應氣候變遷所熱烈進行的全球環境監測計畫(Keeling, 2008),例如民航機的空氣污染物及溫室效應氣體觀測,以及使用衛星遙測全球O3、CO、CO2、以及CH4等的國際性全球觀測活動,我國的氣候變遷相關活動卻大都無法與國際社會目前在氣候變遷的活動接軌。國內目前有關氣候變遷的監測能夠與國際有交流活動的僅限於鹿林山背景測景的觀測以及福爾摩沙衛星3 號的全球溫度(Wang and Lin, 2007;Wang et al., 2009)、水汽及離子層電子密度(Lin et al., 2007)等的觀測活動。
為維持臺灣產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機會,我們在臺灣必須做出一些能夠對全
球溫室效應氣體管制有實質貢獻的事情,以避免臺灣在全球溫室效應氣體管制的
談判過程中邊緣化,進而影響臺灣產品未來在全球的行銷機會。另一方面,目前全球溫室效應氣體的觀測資料和觀測技術平台完全被歐洲、美國和日本等國家地區所掌握,因此建立全球的溫室效應氣體觀測平台可一方面加強我國與國際間溫室效應氣體觀測的技術合作,另一方面則可提我國自主的全球溫室效應氣體觀測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