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度台灣外島及澎湖內灣海域環境品質及污染來源調查監測計畫
中文摘要 |
外島海域
一、澎湖海域、底質環境調查
本計畫海域水質調查項目包含有營養鹽(氮、磷、矽)、水溫、 pH、SS、DO、鹽度、BOD、COD、大腸桿菌群、總油脂等項目。目前澎湖、已完成第4次監測工作。海域水質分析結果整體水質屬正常範圍,澎湖海域各監測水質之pH值、溶氧量、氨氮、總磷、大腸桿菌群及生化需氧量等項目皆符合甲類海域水環境品質標準。海域底質調查結果顯示皆低於底泥品質指標,與NOAA標準比對,各測站皆低於NOAA的中限值,顯示本海域重金屬對生物體有不利影響之機率不高,無明顯重金屬累積情形發生。
二、金門海域、底質環境調查
本計畫海域水質調查項目包含有營養鹽(氮、磷、矽)、水溫、 pH、SS、DO、鹽度、BOD、COD、大腸桿菌群、總油脂等項目。目前金門已完成第4次監測工作。海域水質分析結果整體水質屬正常範圍,各監測水質之pH值、溶氧、氨氮、大腸桿菌群及生化需氧量等項目皆符合甲類海域水環境品質標準,7月份總磷僅金酒公司金寧廠外海底層發生超標情形,其餘皆低於甲類海域水質標準值,比對離島、北部、西部海域接有總磷測值較高的情形,亦可能為國內海域之整體環境影響,建議未來宜持續進行監測,並特別留意其污染可能之來源,密切注意變化情形。與去年度調查結果相較,亦無明顯異常變動。海域底質調查結果顯示海域底質檢測結果,金酒公司金寧廠外海之底質重金屬汞、銅、鉛及鋅之測值較其餘測站略高,但重金屬測值皆於歷年調查範圍內,無明顯異常處。
三、馬祖海域、底質環境調查
本計畫海域水質調查項目包含有營養鹽(氮、磷、矽)、水溫、 pH、SS、DO、鹽度、BOD、COD、大腸桿菌群、總油脂等項目。目前馬祖已完成第3次監測工作。海域水質分析結果整體水質屬正常範圍,馬祖海域各監測水質之pH值、溶氧量、氨氮、大腸桿菌群、總磷及生化需氧量等項目皆符合甲類海域水環境品質標準,顯示海域應未受有機污染之現象,整體之海域水體品質尚屬理想。海域底質調查結果顯示閩江口外海於重金屬砷、鎘、銅及鋅之測值皆較另二測站略高,但由於馬祖海域底質重金屬與歷年調查結果相較,並未有明顯昇高情形發生。
四、海上平台及休憩海灘水質
本計畫在澎湖縣共需執行2次之10處休憩海域及3次之12家海上平台進行水質調查,調查時間集中於6~9月之旅遊旺季,目前已完成3次之海上平台及2次之10處休憩海域水質調查,
(一)海上平台水質
由本年度調查之數據結果顯示,大腸桿菌群於7月份日、夜間調查結果多為<10 CFU/100mL,僅菜園外海(日間)、海立方(夜間)測出有值;於9月調查時,僅赤崁外海測出有值,可能原因為遊客較多影響測值較大,其餘測站亦皆為<10 CFU/100mL。由腸球菌群之數據顯示,各海上平台及外海區域測值介於<1~50 CFU/100 mL皆為優良之休憩海域,未顯示海水水質受人為廢水排入影響。pH、氨氮、溶氧及生化需氧量測值全數皆符合甲類海域海洋環境品質標準。
(二)近海觀光休憩海域海水水質
檢測結果顯示10個測站的大腸桿菌群測值介於ND(<10CFU/100mL)~10 CFU/100mL;腸球桿菌測值介於<1 CFU/100mL至260 CFU/100mL;其中二崁之腸球菌偏高,推論可能影響原因有二,一為二崁海域鄰近處有二崁漁港,廢水放流時亦產生濃度較高之腸球菌,二為二崁海域所在區域屬較內灣之海域,較不利擴散,相對稀釋所需時間較長,故易測得較高測值。pH部份則於9月8日觀音亭處測得略高於甲類海域海洋環境品質標準測值,但由於其水溫及生化需氧量測值並無明顯異常處,推論應僅為獨立異常事件。
五、其他協辦事項
(一)說明會辦理部份,3場海洋污染應變蒐證及法規說明會,已於6月19日辦理第1場次,為101.06.19辦理「101年澎湖縣海洋污染應變蒐證及法規說明會」;第二場於9月17日辦理「海洋油污染緊急實務應變教育訓練課程」;第三場於12月1日辦理「101年連江縣海洋污染應變蒐證及法規說明會」。
(二)海污考核之海洋污染稽查管制工作:
(1)港口污染稽查管制工作:統計本年度已完成402次。
(2)商港與工業港、漁港等船舶稽查管制:統計本年度已完成125船次。
(3)緊急應變器材盤點:統計本年度已完成4次。
(4)台灣環境敏感指標(ESI)地圖海岸調查已完成40.48 km。
(三) 本年度結合ICC調查表方式針對本縣不同鄉市透過淨灘方式統計垃圾量,共計進行44場次淨灘活動,共計1565人次參與,淨灘總長度為11.38公里,總計調查20,636件,重量17,714公斤垃圾。
(四)新聞稿提送:統計本年度已完成18篇。
內灣海域
一、內灣海域水底質:由調查結果可發現,菜園內灣的水質交換率不高,導致灣內水質無法有效擴散,且內灣中之污染來源可能屬表層污染(例如菜園業者、海上平台與半潛艇業者廢水排放:海上觀光及養殖業者未經污水處理的排泄物排入海)。
二、生物體調查:各項生物體重金屬調查結果與漁業署西部沿海牡蠣調查結果相較,測值多相彷。二枚貝生物體有機錫之濕重濃度分別為ND~10.7μg/kg之間,牡蠣部份則為ND~13.6 μg/kg,測值亦相彷。
三、匯入水路水質:由內灣陸域匯入水路調查結果,可發現內灣陸域匯入水路水質主要非屬重金屬污染,這與澎湖(馬公市)之產業結構相符,顯見未有工業廢水的匯入排水路再進入菜園內灣海域,但鎖港2、石泉、前寮1、前寮2及前寮3測站,明顯具生活污水之特性,具有高大腸桿菌及高氨氮特性。
四、漁港及造船廠水質調查:本年度漁港及造船廠水質檢測結果可知於有機錫部份於前寮漁港、案山漁港(造船廠)、馬公第1漁港三處,有明顯偏高情形,重金屬部份則較無似有機錫般如此明顯偏高情形發生,與100年度測值比較皆無明顯異常之現象。
五、漁港及造船廠底質調查:本年度漁港及造船廠底質檢測結果可知於有機錫部份於案山漁港(造船廠),有明顯偏高情形,重金屬部份則較無似有機錫般如此明顯偏高情形發生,今年度馬公第三漁港測站銅測值高於底泥品質指標上限值。另馬公第二漁港、鐵線漁港、前寮漁港及蒔裡漁港測站鎳測值亦高於底泥品質指標上限值,宜特別留意。
六、其他協辦事項
(一)本計畫每月進行漁港宣導三次,宣導對象主要係針對外藉漁工,主要宣導內容為(1)漁船汰換之廢潤滑油不亂排放,(2)船上產生之廢棄物請帶回岸上清運,(3)不隨意丟棄垃圾,愛護觀光資源,(4)不隨意丟棄漁網、蚵殼、蚵架等廢棄物,(5)可配合巡守或淨灘活動,主動清理岸邊垃圾,本年度目前已完成27次宣導工作。
(二)淨灘競賽活動部份,已於8月19日辦理第一場大型競賽活動,地點則為白坑沙灘,過程中環保署署長蒞臨本活動視察,參加隊伍共十隊,人數達160人,共清理垃圾總件數:2241件,垃圾總重:2886公斤。第二場次在10月13日於後寮海灘辦理,結合資源回收理念,並宣導海洋生態資源課程,參加隊伍共十隊,人數達90人,共清理垃圾總重:945公斤。
(三)本年度結合ICC調查表方式針對本縣不同鄉市透過淨灘方式統計垃圾量,共計進行44場次淨灘活動,共計1565人次參與,淨灘總長度為11.38公里,總計調查20,636件,重量17,714公斤垃圾。
(四)本年度分別於10月12日及11月23日辦理海洋及毒理專家座談及研討會,研討會議題主要針對海洋人工新興污染物,如:環境賀爾蒙、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的來源、影響範圍及防範對策建議、海洋毒物執法及處理方法說明、海洋毒物對於人類及環境的影響。
|
中文關鍵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