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源報告成果查詢系統

102年度馬祖地區懸浮微粒PM2.5及PM10物化特性及污染源解析計畫

中文摘要 本計畫去年度已於馬祖及福州地區進行PM10採樣及化學成份分析,然而空氣中PM2.5易隨呼吸進入人體,若微粒上附有其他污染物將加深對人體心肺功能及呼吸系統之危害,目前行政院環保署已於2012年5月將PM2.5納入我國「空氣品質標準」中。有鑑於此,本計畫乃自民國102年7月1日起於馬祖地區設置四處大氣環境PM2.5及PM10懸浮微粒採樣站,分別位於南竿鄉南竿氣象站、北竿鄉芹壁步道、東引鄉民代表會及莒光鄉公所(今年度新增)等四處採樣地點,同步進行PM2.5及PM10懸浮微粒採樣,進一步瞭解馬祖地區PM2.5及PM10污染情況,並探討其時空變化趨勢,且利用受體模式及逆軌跡模式瞭解懸浮微粒之傳輸路徑。 截至12月底為止,本計畫已於夏季、秋季及冬季期間執行24次例行性採樣(7月份2次、8月份4次、9月份5次、10月份7次、11月份4次及12月份2次)。由採樣結果得知,馬祖地區夏秋季採樣期間之PM2.5及PM10濃度均符合我國空氣品質標準,密集採樣期間及冬季PM2.5懸浮微粒有超過法規標準的情形發生(日平均值或二十四小時值35 μg/m3及日平均值或二十四小時值125 μg/m3)。由採樣期間PM2.5及PM10懸浮微粒等濃度圖顯示,高濃度PM2.5及PM10懸浮微粒位於馬祖地區南竿鄉(氣象站)及北竿鄉(芹壁步道)附近。PM2.5及PM10懸浮微粒入秋後呈上升趨勢,推測由於強烈東北季風吹拂,將大陸沿海一帶工業排放及燃燒所產生之污染物吹送至馬祖地區,造成PM2.5及PM10濃度上升情形。 由化學成份分析結果顯示,夏季及秋季期間馬祖地區PM2.5及PM10懸浮微粒中,水溶性離子成份多半以SO42-、NO3-、NH4+三種離子濃度為最高,其次為Cl-、Na+,而懸浮微粒中主要化學物種推測為硫酸銨、硝酸銨、硫酸鈉、硝酸鈉等衍生性二次氣膠。夏季、秋季及冬季期間PM10懸浮微粒之SO42-濃度佔總離子質量百分率介於30.0~48.4%、30.3~48.9%及41.0~48.5之間,而夏季、秋季及冬季期間PM2.5懸浮微粒之SO42-濃度佔總離子質量百分率介於31.6~52.4%、31.49~55.92%及41.0~53.1%之間,顯示PM2.5中衍生性二次氣膠較PM10略高。 PM2.5及PM10的金屬元素成份均以Al濃度最高,其次為Ca、Mg、K、Fe等地殼元素,進入秋季後PM2.5中Fe濃度有明顯上升趨勢,而人為污染物Zn、Pb則有微量濃度存在,其中Cr、Ni、As、Cd、Ti等工業污染物在冬季有被檢出的情況,尤其在PM2.5懸浮微粒中影響較大。碳成份中有機碳(OC)含量多半高於元素碳(EC)含量,PM10之OC/EC比值介於1.96~3.59之間,PM2.5之OC/EC比值介於2.03~3.18之間,PM2.5及PM10之OC/EC比值均有大於2.2情形發生,顯示馬祖地區受人為污染物之影響導致有機碳濃度上升。 就懸浮微粒污染源種類及貢獻量而言,馬祖地區主要以逸散揚塵、二次衍生性氣膠、交通污染源、海鹽飛沫為主。而秋季過後及空氣品質劣化期間,工業性污染源貢獻量有上升趨勢,且PM2.5上升幅度較PM10來得高,顯示PM2.5多半為工業污染源所產生;然而連江縣轄區內並無大型污染相關工業,因此推測工業性污染主要係由境外輸入。 本計畫已於10月27-30日期間,由陳局長率團前往福州市進行兩岸懸浮微粒污染改善交流會議,經過兩會議的交流,分別拜訪福建省環保廳、福建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福州市環保局、福州市環境監測站、福州市海洋及漁業局,並考察筱城、黃岐兩地的海漂垃圾污染及處理現況。本次交流會議在懸浮微粒污染相關影響及海漂垃圾管制方面,進行充份且廣泛的交流,並在部份議題達成一定程度之共識。
中文關鍵字 細懸浮微粒、PM2.5

基本資訊

專案計畫編號 經費年度 102 計畫經費 4380 千元
專案開始日期 2013/06/21 專案結束日期 2013/12/31 專案主持人 ethan@mail.wecc.com.tw
主辦單位 連江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停用) 承辦人 王鑫棟 執行單位 昱山環境技術服務顧問有限公司

成果下載

類型 檔名 檔案大小 說明
期末報告 102年度馬祖地區懸浮微粒PM2.5及PM10物化特性及汙染源解析計畫期末報告.pdf 15MB
英文摘要
英文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