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源報告成果查詢系統

屏東縣重金屬污染場址植生復育評估示範計畫

中文摘要 由植生復育成果可得知,場址內土壤重金屬污染較集中於場址中央處,場址東北及西南側角落污染程度相對較低,於鉻、鎘、鎳、鉛及鋅等污染濃度集中於120–390 cm之間,部分污染深度更深達390-480 cm,污染深度與歷年調查具有相同趨勢。 由土壤重金屬有效性與全量比例計算結果。植體栽種後,鉛有效性濃度介於46.3至1986 mg/kg之間為最高;其次為鋅有效性濃度於8.65至965 mg/kg之間;銅有效性濃度介於22.6至625 mg/kg之間;鎳有效性濃度在0.70至8.64 mg/kg之間;鉻有效性濃度在0.20至4.67 mg/kg之間;鎘有效性濃度在0.2至0.97 mg/kg之間。以A區(鋅)、B區(鉻、鎘、銅、鎳)及C區(鉛)之有效性濃度佔全量比例為最高,具有植生復育潛力,顯示此區亦適用植生復育技術,而D區顯示植物可萃取重金屬濃度相較有限。 為評析植生復育植物對本場址污染環境之適應能力,規劃栽種植物之生育調查及生理試驗,藉此量化植物的生長情形及受重金屬毒害的程度。截至現階段試驗結果顯示,各試驗植物能適應本場址環境條件,生長並未受到重金屬毒害而影響生育,水柳、桃花心木及馬拉巴栗等木本植物之生長高度可高達2-3 m以上。 其試驗植體重金屬分析結果顯示,植體地上部分析結果顯示,培地茅及水柳累積鋅及銅累積濃度為最高或次之。馬拉巴栗及桃花心木地上部植體具有穩定累積鉛的能力,其較不受各區域土壤中鉛濃度差異的影響。另外,四種植物地上部植體均對鎘累積效果無明顯差異。馬纓丹則針對銅的吸收濃度有高於其他試驗物種的趨勢。植體根部分析結果顯示,培地茅、水柳、馬拉巴栗及桃花心木以銅、鋅為植物生長微量必要元素,其累積濃度相對較高。而桃花心木具有穩定累積鉛的能力。馬纓丹則於各區域亦皆能穩定累積重金屬,除了重金屬鉻外,其餘重金屬之根部濃度與地上部濃度累積比例相當。 另外,又針對植體栽種前後進行綜合評析,培地茅地上部及根部皆具鉻累積效果,水柳則以地上部具鋅及鉻累積效果。馬拉巴栗於鋅的地上部累積效果高於根部。桃花心木於鉻及鉛的地上部累積效果也明顯增加。 復育成效評析項目亦針對植體生物累積因子及轉移係數進行探討。生物累積因子部分,結果顯示於B、C及D試驗區內各植物之鉻BCF值皆為最高。表示鉻及鎳相較於其他重金屬容易被植物根部吸收並累積。試驗植物對於其他重金屬累積效率雖較不突出,仍具穩定吸收的效果。 轉移係數中,培地茅對鉛具有明顯的萃取效果,而對鉻、鎳及銅則發揮植生穩定的效果。馬拉巴栗對鋅及鉛具萃取效果,針對其他重金屬則具植生穩定的效果。水柳對鋅及鉛具有明顯的萃取效果,而對銅於現階段發揮植生穩定的效果。桃花心木對鎳及鉛的累積能力相當,而對鉻、銅及鋅明顯發揮植生穩定的效果。田菁對鋅的累積能力比其他試驗物種具有較佳萃取效果。 另外,亦針對其植體種植後單位面積可移除之重金屬質量進行計算,現階段評估結果顯示,持續性進行植物栽種,栽種28個月後,培地茅針對五項重金屬(鉻、銅、鎳、鉛及鋅)仍具有較高移除量,水柳及馬拉巴栗則針對鋅具有較高移除量,分別可達27.5及22.7 mg/m2,次之為鉛的11.3及18.0 mg/m2,桃花心木的移除量以鉛為最高18.8 mg/m2。其萃取植物物種之總移除量則以鋅具有較高之移除量,可達242 mg/m2,其次為鉛199 mg/m2、銅172 mg/m2、鉻160 mg/m2及鎳142 mg/m2。 彙整本計畫執行四次試驗植體重金屬質量,各種試驗植體累積重金屬會隨栽種時間逐漸穩定增加其質量,總吸收量又以鋅>鉛>銅>鉻>鎳,其中,又以草本植物培地茅針對鋅的移除量於各階段皆有較高之移除量。
中文關鍵字 植生復育、重金屬、轉移因子、生物累積因子

基本資訊

專案計畫編號 經費年度 103 計畫經費 4965 千元
專案開始日期 2014/09/11 專案結束日期 2016/12/31 專案主持人 張立鵬
主辦單位 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 承辦人 許維雯 執行單位 台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下載

類型 檔名 檔案大小 說明
期末報告 期末報告.pdf 21MB
英文摘要
英文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