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本工作團隊執行「103年度屏東縣推動低碳永續家園專案計畫-資源回收工作計畫」,本計畫執行期程自103年6月26日至103年12月31日止,本年度截至12月03日為止,計畫工作內容執行進度均已完成年度目標工作量,執行成果摘要如下列說明:
一、商圈、市集及夜市調查與分析作業
完成執行屏東縣25個平地鄉鎮市,27處夜市、14處市集及1處商圈合計42處,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現況調查。
工作團隊調查42處特定商場作業,統計各特定商場執行現況調查作業頻率介於1-12處次,總調查次數為165處次。
(一)建置GPS定位及空間分佈圖
完成屏東縣25個鄉鎮市27處夜市、14處市集及1處商圈等42處位置調查,並執行GPS現場定位及42處特定商場空間分布圖。另亦完成42處特定商場之3,735家攤商之基本資料調查及座標定位,其中市集攤商分布於室內,因此座標以該市集座標代表所有攤商之座標位置,另完成製作Google Map空間分布圖、位置圖及平面配置圖。
(二)商圈、市集及夜市管理單位及商家訪談作業
本計畫執行特定商場管理單位之訪談區分為夜市、市集及商圈,本年度完成42處訪談作業。各特定商場工作團隊均執行至少2次訪談作業,藉以進一步了解管理單位配合建立屏東縣低碳商圈、市集及夜市之意願及困難點,並進行突破困難點之分析建議。
本計畫完成27處夜市管理單位或管理人之訪談作業,其中除屏東夜市為24小時營業外,其他夜市均為夜間營業。而除了屏東市瑞光夜市及屏東夜市有成立管理委員會外,其他鄉鎮夜市均無成立管理委員會,而是以管理人進行管理。另夜市為空地型態者,管理單位以地主或承租人為主,此外攤商分佈於道路兩旁之夜市,攤商則繳交電費及予道路兩側借電商家,清潔費則由特定管理人進行收費後,於夜市結束後執行路邊清潔工作。而部分規模較大夜市,管理人員則有分區自行管理情形。
本年度在完成至少2次管理單位之訪談輔導作業後,提出各夜市配合建立屏東縣低碳夜市之意願及困難點,並進行突破困難點之分析與建議,以做為未來持續推動本項工作之參考執行。
本計畫完成14處市集管理單位或管理人之訪談作業,其中有「公有市集(市場)」、「私有市集(市場)」及「定期市集」三種類型。
各市集對於8項推動低碳夜市之作法,以「潮州尚青黃昏市場」、「竹田驛站環保有機市集」、「東港鎮華僑市場」及「屏東市北區公有市場」等4處市集意願最高,其主要優勢均為有管理單位,對於市集租賃攤位之攤商有其同意是否續約之權利,也較易與攤商溝通配合推動「低碳永續行動資源循環示範點」亦即低碳夜市之作法。本計畫本年度在完成至少2次管理單位之訪談輔導作業後,提出各市集配合建立屏東縣低碳市集之意願及困難點,並進行突破困難點之分析與建議,以做為未來持續推動本項工作之參考執行。
本計畫完成執行42處特定商場1,528家攤商之訪談作業,並區分為夜市、市集及商圈,特定商場攤商基本資料訪談調查表單區分為四項,包括「現場用餐飲食類」、「食品外帶類」、「飲料類」、「其他非飲食類」。
本年度訪談42處特定商場1,528家攤商,高於預定執行500家攤商之進度,達成率為306%。
「現場用餐飲食類」,在252家攤商訪談結果,有23家攤商對於政府推動低碳特定商場永續行動資源循環示範點工作時,願意配合「改用環保重複性餐具」,佔9.1%,另229家攤商表示不願意,佔90.9%。
在252家攤商訪談結果,有143家攤商對於政府推動低碳特定商場永續行動資源循環示範點工作時,大部分攤商願意配合「民眾自備環保餐具願意優惠」,佔56.7%,另109家攤商表示不願意,佔43.3%。
食品外帶類,此類攤商在42處特定商場中之總家數為1,701家,為特定商場中最多之攤商類型,本計畫完成849家訪談作業,訪談率為50%。
在849家攤商訪談結果,有328家攤商對於政府推動低碳特定商場永續行動資源循環示範點工作時,大部分攤商願意配合「民眾自備環保餐具願意優惠」,佔38.6%,另521家攤商表示不願意,佔61.4%。
在849家攤商訪談結果,有233家攤商對於政府推動低碳特定商場永續行動資源循環示範點工作時,願意配合「設置一般垃圾桶及資源回收桶,藉以落實垃圾分類」,佔27.4%,另616家攤商表示不願意,佔72.6%。
飲料類攤商在42處特定商場中之總家數為206家,為特定商場中最少之攤商類型,本計畫完成206家訪談作業,訪談率為100%。
在206家攤商訪談結果,有124家攤商對於政府推動低碳特定商場永續行動資源循環示範點工作時,大部分攤商願意配合「民眾自備環保杯願意優惠」,佔60.2%,另82家攤商表示不願意,佔39.8%。
在206家攤商訪談結果,有126家攤商對於政府推動低碳特定商場永續行動資源循環示範點工作時,大部分攤商願意配合「接受民眾夜市飲料杯資源物回收」,佔61.2%,另80家攤商表示不願意,佔38.8%。
其他非飲食類包括販賣服飾、鞋類、五金等非飲食類之攤商,此類攤商在營業時段中較有空檔配合訪談,本計畫訪談時間也較短效率佳。其他非飲食類攤商在42處特定商場中之總家數為1,536家,為特定商場中次高之攤商類型,因此類攤商營業僅產生屬資源垃圾之塑膠袋或紙盒,因此本計畫僅執行221家攤商訪談作業,訪談率為14%。
在221家攤商訪談結果,有139家攤商對於政府推動低碳特定商場永續行動資源循環示範點工作時,大部分攤商願意配合「民眾自備購物袋是否願意優惠」,佔62.9%,另82家攤商表示不願意,佔37.1%。
在221家攤商訪談結果,沒有攤商對於政府推動低碳特定商場永續行動資源循環示範點工作時,願意配合「設置一般垃圾桶及資源回收桶,藉以落實垃圾分類」,佔0%,所有攤商均表示不願意,佔100%。
(三)調查分析一次性餐具使用情形及評估減量
在調查292家「現場用餐飲食類」之攤商,一次性餐具使用量推估分別如下列所示:
1.一次性免洗筷
在292家「現場用餐飲食類」之攤商中有281家使用一次性免洗筷,推估一次性免洗筷使用量為16,689,600雙/年,依據本計畫實際秤重一次性免洗筷約0.0058 kg/雙,推估總重量約為 96,800 kg/年。
2.一次性塑膠湯匙
在292家「現場用餐飲食類」之攤商中有291家使用一次性塑膠湯匙,推估一次性塑膠湯匙17,232,960個/年,依據本計畫實際秤重一次性塑膠湯匙約0.0012 kg/個,推估重量約為20,680 kg/年。
3.一次性餐碗
在292家「現場用餐飲食類」之攤商中有272家使用一次性餐碗,推估一次性餐碗16,925,520個/年,依據本計畫實際秤重一次性餐碗0.0118 kg/個,推估重量約為 199,721 kg/年。
推估272家「現場用餐飲食類」之攤商,一次性餐具使用量總計約為317,200 kg/年,推估所有改用為非一次性之環保餐具,年度垃圾減量約為317,200 kg。在減碳效益之推估,其中一次性免洗筷CO2減量304,918,992 kg/年,即304,918.9公噸/年;一次性塑膠湯匙CO2減量42,600 kg/年,即42.6公噸/年;一次性餐碗CO2減量411,425公斤/年,即411.4公噸/年,總計推估所有攤商改用為非一次性之環保餐具後,CO2減量305,373,017 kg/年,亦即CO2減量305,373.02公噸/年。
(四)調查分析一次用飲料杯情形及評估減量
本計畫完成206家調查分析商家使用一次用飲料杯使用量,總計為6,834,960個/年,依據本計畫實際秤重一次用飲料杯約0.0069 kg/個,總計特定商場所有商家使用一次用飲料杯約47,161 kg/年,若推動民眾自行攜帶環保杯可享折價或增加飲料量之方式,假設所有民眾均使用環保杯消費,年度一次用飲料杯垃圾減量推估為47,161 kg/年。推估CO2減量97,152 kg/年,亦即CO2減量97.15公噸/年。
(五)調查分析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現況及改善建議
完成42處特定商場現勘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現況及建議改善方式。
(六)規劃佈設回收點及資源回收站與維護運作模式
完成規劃42處特定商場回收點之佈設處與資源回收站之設置處,各特定商場之回收點佈設處數介於2組至16組,整體運作模式規劃以媒合個體業者巡檢回收點二次分類與資源回收站維護與細分類,資收物變賣所得歸屬個體業者之工資。
二、推動低碳永續行動資源循環示範點
本年度自42處特定商場中選出3處推動資源循環示範點,分別為分別為「屏東瑞光夜市」、「竹田驛站環保市集」、「屏東市北區市場」。
(1)辦理協商座談會議
本年度截至11/30為止,共計已完成辦理7場次座談會議。
(2)辦理「低碳生活圈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宣導說明會」
本工作團隊分別於「屏東市瑞光夜市」、「竹田驛站環保市集」及「屏東市北區市場」辦理各1場次商圈、市集及夜市「低碳生活圈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宣導說明會」,共計3場次。
(3)辦理宣導活動
本計畫於11月份分別於「屏東瑞光夜市」、「竹田驛站環保市集」完成辦理2場低碳環保商圈、市集及夜市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宣導活動。
(4)製作宣導手冊
本計畫完成製作低碳商圈、市集及夜市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之低碳生活圈手冊1,000份,並於各宣導活動中發放。
三、媒體宣導
透過電子媒體至12/3為止,完成511則資源回收媒體宣導工作,相關託播工作亦與業者簽約,並提供合約內容予環保局核定。
四、具體行動項目之可行性分析
本計畫於完成各項工作項目後,進行分析推動低碳商圈、市集及夜市(以下簡稱特定商圈)等低碳措施之可行性;分析低碳特定商圈之管理單位,可自主持續運作及商轉推動各項低碳措施;分析成立3處示範低碳商圈、市集及夜市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做法,未來可提供其他特定商圈仿效,複製推廣至全縣33個鄉鎮市,急速提升屏東縣實質減碳效益。
1.技術可行性
本年度推動低碳商圈、市集及夜市等低碳措施,為近幾年來屏東縣積極在各鄉鎮市推動之作法,整體執行技術已屬成熟。透過特定商圈稽查過程中,規劃可設置資源回收桶之回收點及可刊登大型看版之位置。透過看版之宣導效果以達推動民眾落實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最終達實質之減碳效果。另可搭配攤商之宣導,以口頭方式提醒垃圾要隨手做分類,提高民眾著手分類之習慣。另於商圈多處設置資源回收設施,以提高民眾隨手做分類之意願,減少垃圾混雜資源回收物之現象,以此作法來真正達成減碳之目的。整體而言,推動特定商圈資源回收減碳工作是可積極持續來進行的。
2.財務自償性
對於有申請登記成立管理單位之低碳特定商圈,評估可自主持續運作及商轉推動各項低碳措施。但屏東縣特定商圈9成以上無申請登記成立管理單位,推動低碳特定商圈將增加其相關設施與措施經費之支出,因此本計畫規劃建議媒合個體業者進入佈設回收點,並做二次分類資源回收。在個體業者可在固定地點、定期、定時執行資源回收,並有一定的經濟收入,且不須以交通工具做大範圍資源回收,將達可節省時間、降低平時回收工作量、增加經濟收入等效益,個體業者將願意配合。但夜市管理單位須協助讓單一個體業者進入服務,並勸導其他個體業者不得進入回收點回收資收物。以上為夜市管理單位不須增加清潔人力,而能將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做好,也降低垃圾清運量,並可與垃圾清運單位協調降低垃圾清運量後之垃圾清除費之降價。藉以達個體業者增加經濟受入,夜市管理單位降低垃圾清運費,夜市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做得好之三贏策略。
3.複製推廣性
本年度成立3處示範低碳商圈、市集及夜市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做法,未來可提供其他商圈、市集及夜市仿效,複製推廣至全縣33個鄉鎮市,急速提升屏東縣實質減碳效益。而在推動的同時,環保局可配合垃圾強制分類稽查之手段,甚至針對未依法落實垃圾分類之特定商場執行處分作業,藉以加強低碳特定商場之推行動力。
五、推估實質減碳效果
本計畫推動3處低碳永續行動資源循環示範點,3處示範點資源回收推估年度減碳效益為19.6公噸,另輔導特定商場攤商使用環保餐具後推估減碳效益為7840公噸/年,總計推估年度總減碳效益為7859.6公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