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源報告成果查詢系統

底泥污染風險評估平台建置計畫

中文摘要 本研究團隊於102年執行前期「底泥整治評估技術與對策支援專案計畫」時,已針對底泥中心研擬於短期(1-3年)、中期(4-6年)及長期(7-10年)之研究目標、任務及運作方式等成果。而本計畫為延續性計畫,承先啟後設定六大目標:(1)建置污泥底泥學術交流平台、(2) 研擬底泥管理所需關鍵物理機制、(3) 研擬底泥管理所需關鍵化學機制、(4) 研擬底泥管理所需關鍵生態風險機制、(5) 研擬底泥管理所需關鍵健康風險機制、(6) 研擬底泥永續管理及經濟效益評估架構等。 污泥底泥學術交流平台方面,舉辦「底泥學術研討會暨座談會」,建置各研究領域之基本連結圖、國內污染底泥相關研究學者及相關儀器設備等資料,每月提供底泥之物理、化學、經濟效益、生態風險及健康風險評估等項目各一則之國際新知及研析建議,同時參與13th International UFZ-Deltares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Use and Management of Soil, Sediment and Water Resources國際會議,掌握國際動向與趨勢。底泥物理方面,引進聲學遙測與Itrax-XRF岩芯掃描儀(Itrax Core Scanner)的技術,進行底泥顆粒大小、孔隙度、厚度、化學元素組成、快速篩選污染熱區、3維流速分布、鹽度與溫度的探測,由多變量統計分析法(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結果顯示大部分主要元素的變化趨勢都有可能受到基質效應的影響,另建立一維水深模式以對於難以量測的底床沖刷性質做一有效的評估。底泥化學部分,探討底泥pH 值、鹽度及有機質對重金屬之吸脫附反應之影響、探討酸性揮發硫化物及同時萃取金屬於底泥之宿命,以及持續蒐集國內外底泥相關新興污染物分佈之調查文獻,藉以評估我國環境水體中常見並具高危害潛勢之新興污染物之可能污染傳輸途徑,及其相關檢測分析技術。底泥生態風險方面,進行青鱂魚胚胎之全底泥暴露及底泥間隙水暴露,以建議適用於評估底泥重金屬污染之底泥生物毒性檢測方法;進行球型節桿菌之全底泥急毒性暴露測試,以建議同時適用於評估非感潮河段與感潮河段的底泥中重金屬污染之微生物檢測方法;研析美國環保署哈德遜河生態風險評估作業經驗,針對「風險描述」及「毒性商數(TQ)」的建立進行詳細探討,以研擬我國生態風險評估架構作為所需技術指引。底泥人體健康風險方面,持續收集國際上不同單位的底泥健康風險評估架構,建構三大階段的底泥健康風險評估流程,在階段式評估架構下所對應的健康風險評估方法則分為十個步驟。由於人體對於底泥污染物的主要暴露途徑主要來自於水產食物的攝取,污染物藉由生物累積方式積存於生物體內,再經由攝食途徑造成人體健康風險。因此本計畫已蒐集並提出水產攝食建議之執行方式與注意事項。底泥永續管理及經濟效益評估方面,我國底泥永續管理亟需建立評估項目與流程之指引,其中整治之成本效益分析為進行永續管理之重要評估方法,本計畫參考土壤與地下水整治經驗,建構底泥整治成本與效益之量化方法。本計畫成本效益選用淨現值法(Net Present Value, NPV)試算淡水河案例之經濟效益,並輔以國外底泥整治案例與土壤整治之數據解決成本資料可及性可能不足之問題,而在效益分析則以現場調查之數據為主。
中文關鍵字 污染底泥整治,底泥流佈、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生態健康風險評估,人體健康風險評估、經濟分析、決策支援系統

基本資訊

專案計畫編號 EPA-103-GA13-03-A319 經費年度 103 計畫經費 16698.029 千元
專案開始日期 2014/11/07 專案結束日期 2015/12/31 專案主持人 駱尚廉
主辦單位 土污基管會 承辦人 楊宜寧 執行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

成果下載

類型 檔名 檔案大小 說明
期末報告 EPA103GA1303A319.pdf 91MB
英文摘要
英文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