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本年度空氣污染防制綜合管理計畫之主要目標為推動空氣品質綜合防制工作,有效掌握各子計畫之執行進度,透過各子計畫之縱向及橫向聯繫,整合各子計畫之工作成果,檢討修正各計畫之執行方法,以提昇本計畫執行品質及成果,落實縣內各項管制工作,使本縣之空氣品質能符合既定目標,並配合花蓮縣環保局施政政策,達成短、中、長期的管制目標,提昇整體空氣污染管制績效,並能達到環保署所訂的標準。
本計畫自103年執行以來各項工作已陸續展開,包括多元化宣導及教育訓練規劃、季工檢會召開、各空污專案查核及經理週報會議之辦理、空氣品質原因分析報告等作業,並依規劃執行進度完成各項工作進度,統計至103年12月31日止,主要執行成果如下:
(一)空污基金委辦計畫管控機制作業
為使花蓮縣各項空氣品質維護與空氣污染防制相關計畫工作,均可依其計畫目標及規劃進度確實執行,達成本縣空氣污染防制計畫書所規劃之空品改善目標及各項管制工作項目,並符合環保署績效考評作業時取得良好成績,計畫於103年1月14日提送管控機制及辦法計畫書,環保局於103年1月17日核備後,開始進行各空污執行計畫之監督、管理及考核工作,以確保年度內各項空氣品質維護或改善工作之落實。
本計畫查核各空污計畫工作內容,除移污、柴動及節能減碳計畫部分合約項目有進度落後的情形外,其餘各計畫皆依合約進度執行。統計至12月31日,考評自評成績為87.07分(較102年度提升2.25分),污防書達成情形O398%八小時平均值61ppb略高於目標值60ppb,PM2.524小時值40μg/Nm3高於目標值35μg/Nm3,若扣除境外污染事件日則為29μg/Nm3,機車定檢納管率74.6%低於目標值82%,應持續加強改善,其餘項目均符合污防書目標值。另有關稻草再利用及輔導稻草妥善處理面積之合理性問題,今年度完成4,508公頃較目標300公頃為多,已於104、105年污防書編訂修正相關之項目內容,以整體性思考模式規劃合理之目標設定,改為訂定提升稻草妥善處理率。
(二)本縣空品達成指標空品原因分析報告
花蓮地區境內現有環保署設置之空氣品質自動測站一座(花蓮站),環保局設置之空氣品質自動測站一座(於鳯林鎮)及人工測站三座(花蓮市城中保健站、宜昌國小站、環保局站)。計畫為配合污防書四季目標值的設定(冬季為上年度12月至當年2月、春季為3月至5月、夏季為6月至8月、秋季為9月至11月),在各污染物濃度分析部分,採分各季彙整統計資料,103年度四季空品指標達成分析報告均已如期完成提送。
103年PSI平均值為37,符合污防書目標值≦38,PSI≦50良好站日數比例高達89%,整體而言,除PM2.5、O3受今年年初冬季與秋季受大陸冷氣團南下之事件日影響,略高於法規與污防書目標外,其餘均遠低於空氣品質標準。
103年度統計至12月31日共有110筆手動監測值,其中明顯境外移入為3天(1/5、3/30、10/14)佔2.7%,以後推氣流軌跡圖分析之,事件日皆為源自中國大陸的東北季風型,分析金門、馬祖、萬里、陽明山、宜蘭、冬山及花蓮、台東測站,皆受境外移入影響導致PM10與O3測值偏高,可見皆由外島(金門、馬祖)開始濃度增加漸次往台灣北部與東部擴散。
本縣人工測站98年至103年總懸浮微粒監測濃度值統計,環保局監測濃度明顯較其餘測站高 (推測係因鄰近營建工程影響之故,包含衛生福利部東區老人之家院舍整建工程、污水下水道工程等)。各測站TSP則與自動測站PM10趨勢相似,較去年度增加。各測站TSP則與自動測站PM10趨勢相似,較去年度增加。落塵量監測濃度統計數值,環保局測站、宜昌國小站及城中保健站之年度平均值皆相近,三測站無明顯差異,103年度較去年濃度略增。落塵主要污染來源為營建施工及車行揚塵,今年度營建粉塵量與近年比較相對增加,係因營建工程申報工地數103年至12月為2,103件,較去年102年1,326件大幅增加1倍,將持續觀測其變化情形。人工測站PM10部分,除花蓮縣環保局站有較環保署花蓮自動測站所測之PM10濃度值略高,其餘二測站均較自動測站低,研判環保局站懸浮微粒較高之原因為鄰近花蓮港與193縣道,常有砂石車出入之故;人工測站PM2.5部分,三測站均略高於花蓮測站手動測值。
(三)創新作法
計畫已於103年1月13日提送創新作法企劃書送機關審查,並於2月26日召開創新作法研商會會議,會後依委員意見修正創新作法,於3月11日提送修正稿,經環保局3月14日核備後開始執行,並已於11月20日提送成果報告。
依據分析結果,露燃好發期的污染物高值風向與前後兩週相似,且露燃好發期篩選南風(東東南至西西南)之濃度,皆無增加之情形,故判定農廢燃燒時期因花蓮縣農地分布距花蓮市區較遠,故對於花蓮測站空氣品質無直接之影響,依據花東空品區同步採樣分析結果,秀姑巒地區PM10質量濃度的增加與農廢燃燒所產生污染有密切相關,故仍需加強管制農廢燃燒情形。CEMS影響分析部分,花蓮測站SO2102年第四季風向來源偏向北方及東方,103年第一季至第三季來源偏向東方,疑似受到測站北方工廠及東方花蓮港之移動污染源影響,但四季SO2濃度極低(前25%濃度值分別為2.4、2.1、2.0、2.0ppb),污染源之定向性較不顯著。NO2部分則明顯來自北北西方,雖CEMS來源方向為測站之北北東方,推測為受風向與地形之影響。
(四)細懸浮微粒(PM2.5)研析
103年度花蓮縣對於區域細懸浮微粒(PM2.5)相關管制策略,將以掌握本縣PM2.5微粒濃度與成份分析現況與歷年趨勢為主要工作內容,並由相關管制計畫(固定污染管制計畫、營建工程管制計畫與柴油車動力計等)規劃污染源PM10與PM2.5質量濃度的量測,並配合指定測站微粒物種成分項目進行所採集微粒成分分析。本年度分析報告已於11月27日提送至環保局核備。
花蓮五大廠中仍以水泥廠所產生的逸散性粒狀污染物濃度較高且影響較為顯著,其中PM2.5所佔比例(5.0μg/m3除以91μg/m3)僅為5.5%,顯示五大廠非煙道所貢獻的懸浮微粒多以PM2.5-10粒徑範圍為主。由分析結果廠內逸散性污染顯著與非顯著處的PM2.5微粒物種濃度差值於最高達11.6μg/m3,顯示仍需加強五大廠內逸散性粒狀污染物(顯著處)的PM2.5微粒管制工作。
花蓮縣營建工地工程施作所產生的逸散性粒狀污染物中PM2.5所佔比例(4.1μg/m3除以44μg/m3)僅為9.3%,顯示營建工地所貢獻的懸浮微粒多以PM2.5-10粒徑範圍為主。由分析結果工地內工程施作顯著與非顯著處的PM2.5微粒物種濃度差值於最高仍可達11μg/m3,顯示仍需對於營建工地工程施作所產生的逸散性粒狀污染物進行相關PM2.5管制工作。
由102年度的分析結果顯示,花蓮港砂石車車行地下道內空氣中懸浮微粒質量濃度與車流量的相關性不高,103年度則增加微粒物種間的相關係數分析與物種與車流量的相關係數分析,由結果顯示微粒中質量濃度無論PM10或PM2.5質量濃度皆與EC、OC與Ca2+具有較高的相關性,與車流組成的相關性皆不高,顯示交通工具造成懸浮微粒逸散,除了尾氣的排放外,車行揚塵對於整體PM10與PM2.5濃度仍為不可忽略的重要貢獻源。
(五)本縣空品區整體管制之規劃
為維護花蓮縣良好空氣品質進行本縣空品區整體管制,在固定計畫部分針對屢遭陳情之中華紙漿公司進行深度查核並督促中華紙漿公司確實改善惡臭污染,加強督促台泥和平廠、亞洲水泥廠及和平火力發電廠等進行CEMS連續自動監測及系統功能查核作業、訊號比對及電位檢核、CGA標準氣體查核等空氣污染管制工作;在逸散計畫部分則加強和平水泥廠及和平火力發電廠場區之出入口管理及車行路徑鋪面針對該項進行防制措施功能查核與道路巡檢,出入口道路色差管制等,並隨時掌握和平裸露地管制現況,另對港區粒料物裝卸及輸送減量管理進行港區聯合稽查管制、砂石運輸車輛辨識稽核管制系統,另外推動大型客、貨運業者加入自主管理,以達保檢合一源頭管制並提升納管率,與鄰近縣市共同舉行柴油車稽查,加強柴油車管制;在空品計畫部分則持續推動自行車等低污染車輛使用。
(六)污染物削減量
統計至103年12月31日止,各計畫皆已完成污防書之污染物之削減量:PM10削減1,214公噸,已達目標1,026公噸;SOx削減100.94公噸,已達目標25.6公噸;NOx削減137.69公噸,已達目標86.2公噸;NMHC削減401.48公噸,已達目標32.3公噸;CO2削減3,589公噸,已達目標3,020公噸;TSP削減2,560公噸,已達目標251公噸;CO削減4,256公噸(增加稻草再利用面積削減量較大,稻草再利用及輔導稻草妥善處理面積之合理性問題,已於104、105年污防書編訂修正相關之項目內容),已達目標199公噸。
(七)季工檢會、每雙週經理會報
本計畫今年度已完成辦理4場次擴大工檢會,報告內容包含:花蓮縣現階段污染負荷說明、空氣品質指標達成情形分析、污防書指標達成情形、環保署考核各項指標執行情形、建議空氣污染管制工作執行策略、計畫工作執行進度說明、各計畫追蹤管制執行成效等,而每次會議委員指導各計畫之執行建議,計畫已請各計畫於各期報告中進行分析說明。另完成辦理24場次經理會報,主要內容為提報各子計畫之控管情形予會議中檢討及建議,以便環保局掌握各計畫實際執行現況及進度,並透過各計畫横向溝通,有效達成環保署考核目標。
(八)教育訓練
本計畫今年度已完成辦理4場次人員教育訓練會,總出席人數為383人次,第1場教育訓練主題為103年直轄市及縣(市)執行空氣品質維護及改善工作績效考評要點,使各計畫同仁能清楚瞭解環保署政策方向,有了正確的空氣品質管理目標後,除能為環保局爭取年度考評佳績外,亦為維持花蓮好空氣好品質而努力;第2場教育訓練主題為環境倫理,使參與同仁能清楚瞭解,環境問題從根本的觀念改變開始做起,共同為守護環境保護永續發展而努力;第3場教育訓練主題為空氣污染防制及管制重點及技巧,與執勤人員應有的工作態度及如何提升工作執行效率,使同仁在執行空氣污染防制上能更得心應手;第4場教育訓練新聞危機事件處理教導環保局及計畫同仁在面對記者時,如何表現冷靜、思考說明(發言)步驟及內容,並注意傳達的技巧等,避免出現不當之言詞造成誤解及反彈效應,也增進對同仁對新聞稿撰寫內容能強化民眾之認同感,增加民眾閱聽率及媒體報導機率,以擴大宣導效果。
(九)多元化宣導作業
為協助各空氣污染防制推廣以達最佳公關宣傳效果,維持花蓮縣環保局高度曝光率來激起民眾對環保局及環保業務的持續關注,本計畫於102年1月23日提送多元化宣導作業整合行銷企劃書,並依環保局所提建議事項進行內容調整,經環保局於3月14日同意後執行,本計畫今年度已完成整體多元化宣導工作:電台託播20家次,電台專訪10家次;電視專訪5則,採訪新聞披露30則,平面媒體專刊13則。
(十)空污防制與環境保護之宣導活動
配合縣府或機關辦理相關空污防制與環境保護之宣導活動,統計103年度共辦理完成12場次,分別為2月5日「春節環保無假期」、5月13日「空氣污染防制暨政令」宣導新聞專刊、3月15日「東海岸馬拉松活動」、5月335期出刊「花蓮縣環境保護施政亮點宣傳」、7月刊登「花蓮縣空氣污染防制暨相關政令宣導」、8月24日「103年清家園節能減碳暨空氣污染防制宣導活動」、9月3日「上海市海峽兩岸環境交流促進會考察團來台經驗交流活動」、10月5日「推展環保政令宣導活動」、10月9日「花蓮縣環境保護局103年度環保業務檢討及訓練會」及10月19日「空氣污染防制及節能減碳宣導活動」、12月24日玉里鎮青年會2014歲末感恩全民踩街節能減碳行活動、12月辦理空氣品質維護執行成果發表等活動。
(十一)縣內各單位相關措施及成效
103年度花蓮縣境內舉辦許多富含環境永續之活動,包含許多宣導身心健康、環境保護、綠美化及生態資源等路跑、健走、自行車、淨灘活動,除為向民眾宣導環境與健康的重要性外,更是為了提升對於環保法令認知度,並據以實行,加強環保業務宣導效益。
各項活動與環境保護議題有關,包含有103年3至4月間於花蓮縣境內各社區與大學舉辦植樹活動,為宣導樹木綠美化、減碳、生態保育及環境保護對地方的重要性,而有效提高淨化空氣品質,加強防風減少揚塵;103年3月15日東海岸馬拉松活動由結合花蓮縣政府多所局處共同舉辦,以路跑活動方式倡導縣民運動健身,養成良好運動習慣與力行環保概念,提升國民體能與素質,促進身心健康及空污防制;另103年度自行車節於11月1日至30日期間舉辦,騎乘範圍遍於花東縱谷、部落、濕地與森林公園園區內之自行車步道,藉由健行與自行車漫遊活動中,傳遞在地特色、活力與節能減碳的形象。
(十二)媒體民調
施政滿意度調查中,花蓮縣以71.07%的滿意度,躍居全國排名第4(包含六都)較2013年的第5名,又向前邁進一步。
為瞭解縣市發展現況,《天下雜誌》以經濟、環境、施政、文教、社福等五大面向進行幸福城市排名。另考量發展差異,將幸福城市分為六都與非六都兩組。在非六都組中的幸福城市總排名,花蓮縣雖位居本島第六名(不含離島),但在與環境保護有關之環境力上(環境力指標包括PSI>100之日數比率、每萬人享有公園綠地面積、首長是否重視環境保護、縣市街道市容是否髒亂等),花蓮縣拿下本島(不含離島)縣市排名第二,其中每人擁有之綠地面積高達11.98公頃/萬人,為全國之冠,空氣品質良好。
(十三)其他
人力及物力支援:皆依局內指示協助辦理。
臨時交辦事項:皆依局內指示協助辦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