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104年度PM2.5貢獻源鑑別及來推估計畫
中文摘要 | 南投縣雖單位面積之機動車輛、工廠密度等環境負荷較鄰近的台中市、彰化縣、中部地區或台灣地區平均值為低,然而,據自動空品測站監測值顯示,2012年至2015年間,南投縣內細懸浮微粒(PM2.5)日平均濃度超過標準的比例約佔35%,高於鄰近的台中市忠明測站(不合格率26.64%)、彰化縣彰化測站(不合格率28.48%)及嘉義縣朴子測站(不合格率33.3%) ,僅低於雲林斗六測站(不合格率43.62%)。因此,為瞭解南投縣細懸浮微粒之成因並加以管制,本計畫先彙整近年國內之研究成果,嘗試更明確地掌握南投縣的PM2.5污染特性、成因以及主要貢獻來源,再進行周界採樣及建立固定源PM2.5排放指紋資料,並利用TEDs8.1資料進行光化網格模式(CMAQ)與GTx軌跡模式模擬,以及採樣數據之CMB模式分析,以瞭解南投縣境內細懸浮微粒的原生性或衍生性污染來源與貢獻量,作為後續擬訂相關管制策略之參考。計畫執行期程為104年2月1日至104年12月31日。 模式分析結果顯示,整體上外縣市對南投縣PM2.5濃度的貢獻量相當顯著,CMAQ與GTx的推估結果分別為57%與52%,由於模式模擬皆有其誤差,因此初步估計外縣市對於南投縣PM2.5濃度的貢獻度應在40%以上。而在台灣境外的貢獻量推估,依據2014環保署PM2.5管制上位計畫中所估算台灣境外對南投縣的貢獻值(採CMAQ模式)約佔36%,與採用GTx模擬值39%相當接近;因此,初估台灣境外對南投縣的貢獻量應在30%以上。故綜合上述分析,南投縣縣境之外污染源(包括台灣境外與外縣市)對於其PM2.5濃度的貢獻量應在70%以上,可合理解釋南投縣排放量相較為低,但是濃度卻偏高的現象。 由本計畫於南投縣境內歷次採樣所得之結果經計算SOR及NOR值後,可得知,於SOR測值高於0.25之機率為12/12 (=100%),而NOR測值高於0.1之機率為6/12 (=50%);此結果顯示,南投縣大氣中發生高氧化反應之機率甚高,且如前所述,OC/EC比值皆高於2,亦顯示南投存在顯著的大氣光化反應;因此,可推論,南投縣PM2.5的衍生性污染源來自較遠距離物種轉化與長程傳輸(即外縣市或境外移入)並且在當地進行顯著的光化學反應。 固定污染源採樣中,本計畫篩選南投縣5個主要行業別,執行5根次排放管道PM2.5採樣及成份分析,並建立指紋資料庫及排放係數。採樣結果顯示燃木鍋爐排放過濾性PM2.5(FPM2.5)濃度為129 mg/Nm3為最高、次為燃煤鍋爐FPM2.5濃度為58.7 mg/Nm3,燃油鍋爐共兩根次,排放濃度介於9.1~14.9 mg/Nm3,發泡爐FPM2.5排放濃度最低為11.0 mg/Nm3。過濾性PM2.5經換算燃料/原料使用量後,得燃木鍋爐排放係數為362 g/ton、燃煤鍋爐排放係數為210 g/ton、燃油鍋爐排放係數介於167-191 g/KL、發泡鍋爐排放係數為6.12 g/yd。凝結性PM2.5(CPM2.5)所佔比例(CPM2.5/(CPM2.5+FPM2.5))介於31%~77%,以燃油鍋爐所佔比例較高,此可能與煙道氣溫度較高有關,因此,煙道氣中CPM2.5之排放濃度不可忽略。碳成份及硫酸鹽為煙道PM2.5之主要成份。為了減少煙道PM2.5形成,可提升鍋爐燃燒效率減少燃料使用量、並建議業者選購含硫份較低之燃料或清潔燃料。 至於南投縣境內PM2.5的主要貢獻源,根據空氣品質分析及TEDS 8.1資料庫數據分析顯示,南投縣境內PM2.5年排放量中,固定污染源、移動污染源及逸散性污染源之排放量分別為171.06、481.27、1337.5噸,各佔8.6%、24.2%及67.2%之排放量比例。因此,工業區排放管制、移動污染源管制、農田風蝕、鋪面道路中行揚塵、農業燃燒排放應為南投縣PM2.5減量策略的重點。 | ||
---|---|---|---|
中文關鍵字 | 南投縣、PM2.5、貢獻源鑑別、受體模式、指紋資料 |
基本資訊
專案計畫編號 | 經費年度 | 104 | 計畫經費 | 2790 千元 | |
---|---|---|---|---|---|
專案開始日期 | 2015/01/23 | 專案結束日期 | 2015/12/31 | 專案主持人 | 林明德 |
主辦單位 | 南投縣政府環境保護局 | 承辦人 | 鄭汝真 | 執行單位 | 國立中興大學 |
成果下載
類型 | 檔名 | 檔案大小 | 說明 |
---|---|---|---|
期末報告 | 104期末報告(最終修改版).pdf | 10MB |
-
英文摘要 | -- | ||
---|---|---|---|
英文關鍵字 | Nantou, PM2.5, CMAQ, GTx, CM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