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本計畫選擇南臺灣墾丁地區重要附近海域,進行海洋垃圾調查及清除作業。執行地點分別為第三核電廠出水口兩側、後壁湖東西兩側、石牛溪至潭子灣、潭子灣至南灣、萬里桐至紅柴坑兩處漁港兩側(北、南)、進水口兩側(東-小咾咕、西岸-大咾咕)至後壁湖航道、白砂至合界、後灣漁港兩側海域、鵝鑾鼻漁港至砂島展示館南北兩側海域、香蕉灣至船帆石海域,共為12處海域。
本期末報告書內容包括105年3月至11月之執行成果,主要內容如下:1.建立適用於屏東縣沿海之海底垃圾調查模式及淨海標準流程。2.海底垃圾污染數據資料與調查統計分析,依12處海域分別逐項討論之。3.結合當地民間團體、學校社團(國中、國小)、潛水協會及志工,進行海洋污染防制相關環境教育宣導活動與演練之成果呈現。
今年度期末報告,本團隊已完成12處之海洋垃圾調查及清除作業,綜合12處海域海底垃圾污染數據資料與調查統計分析之結果:塑膠類廢棄物總數為87件(重量為121.25 Kg)、織物(布)類廢棄物8件(重量為0.92 Kg)、木製品廢棄物8件(重量為2 Kg)、紙類廢棄物1件(重量為0.01 g)、金屬類廢棄物件13件(重量為6.5 Kg)、玻璃類廢棄物7件(重量為2.2 Kg)、聚苯乙烯泡沫塑膠類廢棄物1件(重量為0.01 Kg)、橡膠類廢棄物2件(重量為0.005 Kg)、其他人造物品及無法辨認的材料廢棄物10件(重量為1.8 Kg),總件數為137件總重量為134.8公斤,其中塑膠類占總重約89.9%,其次為金屬廢棄物佔約4.82%。
假11月12日於墾丁白沙灣辦理『淨灘淨海工作暨海洋污染防治環境教育宣導活動』,本次活動除來自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主管以及縣府各級人員都蒞臨參與盛會,屏東縣各單位團體如、海岸巡防六二與六三大隊、高英工商屏東高工、托育資源中心、台灣潛水協會與在地企業YOHO共475人,參與這場極富教育意義的活動,共同為守護海洋環境及生態保育盡一份心力。經由淨灘淨海過程共起出垃圾量815公斤,活動成效良好。最後,自105年3月起展開,期間歷經多次的淨灘淨海活動,從海岸到海洋深處所起出的垃圾進行深入分類及分析,以尋找海洋環境的永續經營策略,也期盼能於經驗累積的過程中,培育未來的海洋環境種子志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