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年度新竹縣頭前溪流域生態治理區成效評估暨教育推廣計畫
中文摘要 |
新竹縣環保局自民國92年開始積極推動生態治理區淨化水質的理念,故自民國93年開始陸續完成並啟用竹東頭前溪生態治理區1、2期、3、4期、5期及員崠段共四區段的生態治理公園,且其中生態治理區1、2期,更於102年6月通過行政院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的認證。新竹縣環保局為延續多年對頭前溪生態治理區的經營,故本年度持續針對頭前溪生態治理區四區段進行生態、底泥、水質、水量監測調查計畫及一系列環境教育推廣課程與活動。本年度共計完成夏季及冬季兩次生態調查、12次底泥沈積物高度量測、1次底泥成分分析、12次水量監測、12次水質監測、生態工程處理效能評估與提出最佳操作建議。執行團隊也協助環保局於8月3日順利完成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展延評鑑作業,並通過展延評鑑,場域取得106年認證展延申請資格。其他環境教育與行政協助事項包括協助辦理4561人次參訪、協助辦理環境教育夏令營與環境教育種子教師增能培訓工作坊、完成網頁更新與報名系統建立,並支援多項行政事項。
在生態調查部分,共記錄75科195種維管束植物,鳥類14目28科48種,哺乳類4目6科8種,兩棲爬蟲類3目9科13種,蝶類及蜻蛉類共2目9科46種,魚類4目6科11種,底棲生物6目10科11種,水棲昆蟲4目8科,浮游性動物3門32種及浮游性藻類6門113種。本年度調查記錄物種多為平原至低山地區普遍分布的物種,調查種類多為固定棲息於治理區內及前來覓食者,此外也記錄到少數遷移性物種出現活動,記錄數量與往年差異不大。
環境監測結果部分,1、2期中興河道進流水約占九成以上,105年監測數據為ND – 11,546.1 CMD,而依歷年監測結果A池仍時有斷流情形,需留意水源的補助;3、4期A池進流水量為2,799.9 – 8,909.7 CMD;5期進流五豐里生活污水(J-K池)進流量為21.1 – 840.7 CMD ,竹東鎮北排水幹線進流為1,057.4 – 14,575.3 CMD。1、2期、3、4期和5期進流水量控制主要視天氣與降雨情形由人為操作閥門啓閉調控進流總量,避免大水沖入園區毀損硬體設施,故在5期可觀察到本年度進流水量明顯改善提昇。員崠段原設計處理員崠淨水廠反沖洗廢水及溢流水,今年度進流量為ND – 996.7 CMD,環保局預計規劃在未來年度重新施工改善。
在水質監測結果部分,1、2期生化需氧量平均日削減率為53 %、懸浮固體為84 %、氨氮為58 %、總氮為50 %、總磷為40 %。3、4期生化需氧量平均日削減率為為84 %、懸浮固體為95 %、氨氮為37 %、總氮為65 %、總磷為43%。5期生化需氧量平均日削減率為66 %、懸浮固體為83 %、氨氮為44 %、總氮為58 %、總磷為61 %。經一系列生態淨化處理後,出流水質均有所改善。為員崠段進流水源並非污水,水質良好,且出流水口為開放區域,因此水質稍較進流水質稍差。
環境教育成果與其他行政事項協辦部分,協助環保局於8月3日順利完成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展延評鑑作業,並通過展延評鑑,場域取得106年認證展延申請資格。並配合場域自我成長概念,研擬新增頭前溪特色教案「尋蝶找花趣」,並完成課程方案撰寫與與試教。本團隊本團隊也協助辦理環境教育活動累積參訪4561人次;其中包括協辦「頭前溪綠野仙蹤~溼地水質淨化環境教育夏令營~」共6梯次,總計213人次;環境教育教師培力工作坊1梯次,總共培訓約50人次。其他尚完成多項環境教育活動線上報名網頁建置,頭前溪生態公園網頁更新維護,與協助國家重要溼地再評鑑之頭前溪生態公園暫定重要溼地分析報告書撰寫與成果報表資料提供,和環保署年度水質現地處理考核資料準備與簡報製作等協助。
|
中文關鍵字 |
水質、生態治理區、環境教育、頭前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