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源報告成果查詢系統

105年度「臺北市推動公共場所室內空氣品質管理宣導與檢測計畫」

中文摘要 現代人長時間處於室內環境,室內空氣品質直接影響工作品質與效率,對人體健康影響亦日漸受到重視。環保署於民國100年11月23日公告「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101年11月23日施行,並分別於103年1月23日公告「應符合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之第一批公告場所」及106年1月11日公告「應符合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之第二批公告場所」,作為應受室內空品法管理對象之依據。臺北市轄區內共計92處列為第一批公告場所、233處列為第二批公告場所,現行列管計達325處,數量為全國之冠,列管場所類型亦為最多。 本計畫針對公告、預公告場所及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規範之相關類型場所,辦理宣導、講習、檢測作業,另聘請專家診斷場所空調通風設施,研提室內空品改善建議,並宣導推動室內空氣品質自主管理標章認證,以提升場所自主管理能力。105年度持續宣導公共場所室內空品管理,推動「巡查檢測」、「輔導改善」、「教育訓練」、「宣導交流」等工作,藉由可攜式儀器之量測、標準方法檢測、現場專家輔導及法規宣導說明會辦理等,擴大推動之效果。相關執行內容及成果摘述如后。 巡查檢測: 以可攜式儀器進行CO2、CO及甲醛現場巡檢,完成300處次場所即時檢測數據;並針對50處次第一批公告場所、43處次第二批公告場所(含預公告階段)、9處次非列管場所,以環保署公告之標準檢測方法,完成室內空氣品質檢測工作。 輔導改善: 執行優先宣導場所基本資料調查300處次,包括第一批公告場所及第二批公告場所及非列管場所等。專家現場輔導100處,包括第一批公告場所6家、第二批公告場所(含預公告階段)33處及61處非列管場所等。 教育訓練: 針對第二批公告場所(含預公告階段)及未列入公告類別之幼兒園及公私立小學、護理之家、產後護理機構、證券公司營業場所及會議廳(室)等,共辦理5場次室內空氣品質管理宣導說明會或法規宣導說明會,計451人出席。其中在第二批公告場所正式列管後,圖書館及金融機構類型場所對於法規發展動態的關注最為積極,出席說明會的情形最踴躍。 宣導交流: 辦理3場次跨局處橫向協商會議;製作法規宣導摺頁500份、宣導品(冰箱磁鐵及書籤磁鐵)1,000份。鼓勵及輔導場所申請環保局室內空氣品質自主管理認證標章,105年~106年3月共計核發166張,累計自102年共405張。 本計畫執行期間自105年5月6日迄106年5月5日結束,相關執行成果摘要說明如下: 一、巡查檢測 (一)巡查檢驗300處次場所 1.300處次巡檢作業的場所計16類,以國小幼兒園最多,計有47處(16.0%);其次為金融機構34處(11.3%);運動健身場所30處(10.3%);圖書館28處(9.3%);醫療機構28處(9.3%);視聽歌唱業27處(8.7%);政府機關24處(8.0%);電影院22處(7.3%);捷運站19處(6.3%);百貨公司19處(6.3%);博物館/美術館7處(2.3%);餐飲業6處(2.0%);護理機構5處(1.7%);商場2處(0.7%);表演廳及會議室各1處(0.3%)。 2.300處次場所有13類場所CO2巡檢平均值超過1,000 ppm,包括7處國小幼兒園、2處大專校院及圖書館、4處醫療機構、1處政府機關、2處金融機構、11處次運動健身場所、2處電影院、5處視聽歌唱業、1處百貨公司及1處餐飲業。 3.300處次場所甲醛最大巡檢值超過0.08 ppm之場所有10類,包括1處國小幼兒園、3處大專院校圖書館、11處醫療機構、2處護理機構、1處政府機關、5處運動健身場所、11處次視聽歌唱業、4處百貨公司、1處市場及1處餐飲業。 4.300處次場所外氣CO濃度介於無檢出與2.7 ppm之間,各類場所CO濃度平均值為0.7 ppm應不致有超標情形。巡檢點CO濃度大於1.0 ppm之場所,多數室內並無污染源,經調查主要係因室內通道與室外環境緩衝距離不足或密閉性不佳,受到交通或停車場廢氣干擾。 (二)室內空品檢測102處次 1.篩選102處次場所以環保署公告標準方法進行檢測,其中72處次符合室內空氣品質標準,30處次(計9類型)場所至少有一項污染物超標(CO2、甲醛、細菌、PM2.5),不合格比例29%。檢測污染物中,都符合標準的有2項,包括CO、PM10,另外,7處PM2.5檢測結果中,4處合格,3處不合格,不合場所為星聚點西門館(66 μg/m3)、捷運市府站(38 μg/m3)及捷運忠孝復興站(48 μg/m3)。 2.有21處次場所CO2超標,包含新光三越南西店三館(1,018 ppm)、新光三越信義店A8館(1,345 ppm)、新光三越信義店A9館(1,058 ppm)、內湖區健康中心(1,200 ppm)、世界健身俱樂部西門店(1,860 ppm,2,428 ppm)、南京店(1,461 ppm)及站前店(1,687 ppm)、市圖六合分館(1,444 ppm)、市圖龍山分館(1,920 ppm)、市圖延平分館(1,370 ppm)、市圖東園分館(1,190 ppm)、好樂迪松隆店(1,037 ppm)、市館恆安民眾閱覽室(2,405 ppm)、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1,353 ppm)、欣欣秀泰影城(1,450 ppm)、家樂福桂林店(1,055 ppm)、星聚點西門館(1,575 ppm)、好樂迪館前店(1,008 ppm)、好樂迪景美店(1,020 ppm)及臺安醫院(1,113 ppm)。 3.4處場所甲醛超標,包含大同區健康中心(0.10 ppm)、市圖李科永紀念圖書館(0.10 ppm)、財政部(0.11 ppm)及好樂迪松隆店(0.10 ppm)。 4.6處場所細菌超標,分別為市圖北投分館(1,845 CFU/m3)、國軍松山總醫院(1,761 CFU/m3)、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2,227 CFU/m3)、振興醫院(1,531 CFU/m3)、馬偕醫院(1,701 CFU/m3)及臺大醫院(2,866 CFU/m3)。 5.100處次場所檢測結果,不符標準之項目主要有CO2、甲醛及細菌三項。醫療機構超標項目主要為CO2(8小時)、細菌(最高值);部分場所甲醛超標;圖書館、運動健身場所、視聽歌唱業、電影院、百貨公司及量販店主要為CO2超標。 二、輔導改善 (一)專家輔導100家,計17類場所,包括幼兒園(12)、圖書館(7)、博物館美術館(4)、醫療機構(9)、護理之家(6)、產後護理機構(5)、政府機關(2)、證券公司(6)、銀行分行(2)、運動健身場所(17)、會議廳室(16)、表演廳(1)、電影院(3)、視聽歌唱業(5)、百貨公司(3)、量販店(1)、餐飲業(1),其中第一批公告場所6處、第二批公告場所33處(含預公告階段)、第三批將列管場所33處及相關類型場所28處,共計100處。 (二)本年度專家輔導重點,以環境污染源、空調通風設施、進排氣口規劃、空調散熱設施(氣冷式、水冷式)等,進行深入勘查輔導,診斷巡查檢測值偏高或超標原因,研提具體經濟可行之維護管理與設施改善措施,給予受輔導場所明確改善方向。 (三)針對檢測超標之8類型場所,專家輔導改善建議: 1.圖書分館:採室內機無外氣之通風改善建議:短期:增加開窗頻率;中期:側牆窗戶加裝至少二處抽排風機,採一進一出;長期:同時考量通風及節能,於每樓層加設全熱交換器。廁所應以抽排氣為主(保持負壓),開窗反讓氣流進入室內,增加細菌量、異味。更換有受潮及菌斑的天花板。局部裝修選用綠建材標章塗料及建材。 2.醫療機構:健康服務中心:進、排氣口位於共用管線最末端,其進、排氣效果不佳,建議調整進、排氣風管及風口至適當位置;無外氣場所,可採PAH+FCU或HRV+FCU等,改善前,可不定時或彈性開窗對流。交叉比對外氣引入途徑(外氣口、空調箱…)之細菌量,確認細菌污染源,以利移除措施。 3.政府機關:戶政事務所辦公、洽公區,全熱交換器風管連接工程應確實,避免進出風軟管凹折,影響氣流。全熱交換器出風、排氣口距離調整,避免短循環。辦公區回風口數目偏少,建議增設(加裝回風孔口板)。 4.運動健身場所:大型運動健身場所,普遍有外氣空調箱(AHU或PAH)數量不足或風機容量不夠,以及送風管線延伸不均、不足之缺點,致外氣量不足,建議依美國冷凍空調協會(ASHRAE 62 標準)計算最小外氣需求量:為13.0 L/s/person,再乘上人流數,規劃外氣量。小型健身場所多使用無外氣空調機怎,建議於營運前、中午休息時段,適度開啟側牆落地窗及廚房窗,適度引入外氣;或增設抽氣風機引外氣,經室內機回風管製冷後供氣。 5.電影院:檢視AHU空調箱外氣風門是否可正常啟閉調整;未來可配合CO2感應器連結自動回饋設施,以因應人流引發之CO2累積問題。無外氣之空調機組,應直接引外氣至箱型冷氣機;或使用全熱交換器,引入外氣至各區域。.販賣部爆米花區恐有PM問題,建議考量設置獨立強制排風設施。 6.視聽歌唱業:加強外氣引入量,加大既有PAH外氣引入量(增設或加大)。使用風管,將外氣確實引入室內及包廂。抽菸污染嚴重,規勸、減少抽菸行為。排氣需求應高於進氣需求。包廂(及內部廁所)要提高排氣效能,形成有效負壓,避免污染物外洩。依尖峰人數,重新計算所需外氣總量,經預冷後確實以風管引至各包廂與走道區。 7.百貨公司:地下層機房常無外氣引入配套,通風換氣不佳,建議應新增設外氣引入設施,包括地面上外氣口、引氣風管、風車。PAH外氣送風管分布不均,部分區域沒有送風管,無外氣可及;建議增設PAH或HRV(全熱交換器),風館均勻延伸至室內空間。場所出風口盡可能均勻在場域中,出/回風口比例應適當。 8.量販店:以PAH預冷空調箱引外氣,風管僅延伸至中場,中後場空間僅配置相當數量小型送風機(無外氣管之PAH),局部空間外氣量不足,CO2超標。場所已針對超標位置,增設外氣風機及外氣出風口,經複測合格,惟專家仍建議場所進一步加大PAH 外氣量之外,宜全面檢討外氣之供給及分佈是否恰當。 三、室內空氣品質管理診斷指標評分 (一)管理指標評估診斷對象,以本年度執行巡檢、專家輔導,及場所基本資料填寫完整之場所為主,計114家,17類型場所。包括運動健身場所(17)、政府機關(4)、市立圖書分館(8)、金融機構(3)、金融證券(6)、會議廳室(16)、醫療機構(13)、護理之家(6)、產後照護(5)、電影院(5)、KTV(6)、博物館/美術館(6)、商場百貨(4)、商場量販店(1)、公私立幼兒園(12)、表演廳(1),及餐飲業(1)等。 (二)場所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指標。計有10項管理指標,分屬3個管理範疇(管理組織、通風設施、執行落實)。標評分結果分為不良、普通及良好三等級。不滿60分者為不良;60~80分者為普通;80~100分者為良好。評分結果可了解各場所空調通風設施條件及管理維護執行情形,評分結果並繪製指標強弱雷達圖,可迅速瞭解及掌握場所各項管理指標強弱程度。 (三)評分診斷結果分析 1.各類型場所平均得分,59分以下(45家),通常代表硬體空調通風設施不足、不佳,或操作維護管理不良,此類型場所通常缺乏機械通風設備,除外氣引入量不足,也缺乏有效的抽排氣設施,場所通風換氣不佳,CO2易累積超標。此類場所,其空品維護管理較差者,依次為電影院、運動健身場所、幼兒園、金融證券業、金融機構(銀行分行)、產後護理之家。尤其電影院、健身場所,公眾進出量大、停留時間較久,亟需積極改善。 2.65~75分(27家),表示場所在空調通風設施完善,若CO2超標,則顯示其空調通風設備效率(或數量)有所不足,或人為操作、設定不當,致氣流無法順利進入與排除(如為節能,常關外氣風門,外氣閘門遮蔽、調整把手毀損、風管斷開等,未能確實引氣)。 3.80分以上(僅2家,85.0 ~ 86.5分),代表場所空調通風設施完備,並且操作維護、監測管理良好,CO2無超標之虞,如國家藝術中心兩廳院(音樂廳、戲劇廳)、李科永圖書館,其三大診斷領域共10項診斷指標,有7項滿分。 四、公告場所應辦行政義務 1.92處第一批公告列管場所截至104年6月30日止,計有77處於期限內完成專責人員設置,設置完成率84%;至104年12月17日,設置完成率才達100%。 2.92處第一批公告列管場所皆已於期限前(104年12月31日)完成維護管理計畫撰寫,完成率為100%。 3.92處第一批公告列管場所計90處於期限前(105年6月30日)完成第一次定期檢驗測定作業,完成率97.8%,僅微風南京及忠孝店,分別遲至7月21日、8月5日才完成第一次定檢作業。 4.234處第二批公告場所於公告列管後,應於107年1月10日以前完成設置專責人員、訂定室內空氣品質維護管理計畫及實施第一次室內空氣品質定期檢驗測定等義務事項。 五、教育訓練與宣導交流 1.針對第二批公告場所(含預公告階段)及未列入公告類別之幼兒園及公私立小學、護理之家、產後護理機構、證券公司營業場所及會議廳(室)等,共辦理6場次室內空氣品質管理宣導說明會或法規宣導說明會,計479人出席,使場所瞭解法令規定及維護管理重點,並藉由綜合座談瞭解場所執行時遇到之問題及提出之建議。 2.持續推動本市自主管理認證制度,輔導場所提早設置室內空品專責人員、完成管理計畫書撰寫及建立CO2巡查檢驗紀錄,鼓勵場所申請環保局室內空氣品質自主管理認證標章。102~106年度共計405處場所取得自主管理認證標章,其中新核發280處(佔69%),展延換證125處(佔31%)。其中105年度有149處場所取得標章,86處為新核發(佔58%),63處為展延換證(佔42%),新核發標章的數量遠大於50處,已達成本計畫期初設定的目標。
中文關鍵字 室內空氣品質

基本資訊

專案計畫編號 經費年度 105 計畫經費 7450 千元
專案開始日期 2016/05/06 專案結束日期 2017/05/05 專案主持人 蘇富榮
主辦單位 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承辦人 周宇威 執行單位 環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下載

類型 檔名 檔案大小 說明
期末報告 105年IAQ 期末報告全文.pdf 30MB

105 IAQ project

英文摘要 The Taiw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EPA) promulgated the Indoor Air Quality Management Act (IAQMA) as the nation became only the second country in Asia to legally regulate indoor air quality (IAQ). 5 auxiliary rules and regulations were also promulgated to better implement the IAQMA. The promulgation of regulations governing the first and second batches of announced premises conforming to the IAQMA have been announced by the EPA. In Taipei, the number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batches of announced premises is 92 and 233, respectively. The amount of announced premises in Taipei is the highest in Taiwan as well as the most categories. To assist the announced and unannounced premises in Taipei to be more informed about IAQ management, this project has conducted matters related to inspection and examination, guidance, training, and regulation promotion. 300 premises were inspected for carbon dioxide (CO2), carbon monoxide (CO), and formaldehyde (HCHO) by using portable devices. It was found that gym, kindergarten, and KTV business (karaoke bar) are the categories with the relatively high levels of CO2 exceeding the legal threshold of 1,000 ppm. In addition, 102 premises were examined by standard reference methods. Results show that 72 premises meet the stipulated standards, while 30 premises fail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of at least one indoor air pollutants (CO2, HCHO, or bacteria) exceeding the legal threshold. The major categories of above 30 premises are library, medical institution, gym, cinemas, KTV business, department store, and metro station. Furthermore, 100 premises received the on-site guidance to identify the symptoms and causes of poor IAQ, including pollutant source, air conditioning and ventilation system,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After guidance, constructive, economical, and problem solving approaches were suggested by the experts to correct poor IAQ problems. 6 workshops were held to train dedicated personnel for IAQ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In addition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utlined in the official contract, 4 extra tasks were implemented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project, including the drawing of CO2 concentrations along the inspection routes, investigation of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 and size distribution in KTV business, measurement of PM2.5 concentrations in restaurant and temple by using a real-time monitor calibrated by co-located gravimetric instrument, and development of an index for the diagnosis of IAQ management.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were made for a better IAQ management. The number of seats, commercial areas,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types in restaurant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drafting regulations governing the third batch of announced premises. In addition, it is necessary to progressively regulate PM2.5 levels in KTV business. A fast bacteria screening device is also recommended to introduce for assisting the on-site guidance. Finally, the enforcement rules of installation of automatic monitoring equipment for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IAQ should be promulgated as soon as possible.
英文關鍵字 I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