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源報告成果查詢系統

110年度新店溪河川水質改善分析及策略研擬

中文摘要 臺北市環保局期望透過淡水河流域整治現況的盤點、調查及分析,實踐水污染防治法「總量管制、總量削減」的精神,本計畫以新店溪秀朗橋至華江大橋河段為研究範疇,研提水質改善精進方案,提升策進淡水河流域整治的目標及成果,確保優質河川及市民良好生活遊憩環境。本計畫包含四大工作項目,包括:「環境背景及水質水量背景調查分析」、「水質模式建立及污染負荷分析」、「水質改善方案研擬及模式情境改善分析評估」及「水質改善方案優選建議及經費評估」。 新店溪環境背景及水質水量背景調查分析,顯示秀朗橋以上測站皆屬未(稍)受污染程度,中正橋屬輕度污染,而華中大橋和華江大橋屬中度污染,新店溪流域以5到10月為高流量時期,11月至隔年4月流量則較低,主流上現設有秀朗及屈尺兩流量測站,近30年的年平均流量分別為52.1cms及69.5cms。生態棲地分析依據新店溪主流上流量測站將新店溪分為三段,第一段為北勢溪與南勢溪匯流口至屈尺堰,第二段為屈尺堰至秀朗橋,第三段為秀朗橋至華江大橋,各河段建議採用18.62cms、5.90cms、9.50cms作為新店溪生態基流量,以維持新店溪生態棲地環境。魚類生態調查分析彙整近年來在淡水河系發生之魚群死亡事件,可知除死魚發生風險除了跟水質條件相關外,和水文條件及氣象條件亦有高度之相關性,水質方面尤其與氨氮及溶氧水質項目最為相關。 新店溪水質模式建立及污染負荷分析,新店溪計畫區域關鍵水質項目氨氮之污染負荷量以點源污染居多,且以生活污水為最大宗,點源比例約占84%;另生化需氧量同樣以點源污染占多數且以生活污水為最大宗,點源約占88%;懸浮固體污染負荷量則以非點源為多約占85%。其中主要的污染源自於瓦磘排水和景美溪集污區,兩者污染總合約占計畫區域五成的污染比例。應用WASP水質模式,進行新店溪水質模式模組建立及率定驗證,以2月(低流量)和8月(高流量)做為率定,10月(高流量)和11月(低流量)做為驗證,檢定指標採用平均絕對百分誤差(MAPE),氨氮、生化需氧量、懸浮固體及溶氧量之誤差判定值皆低於50%,表示模式在率定驗證的結果為通過。 水質改善方案研擬及模式情境改善分析評估,根據新店溪水質現況及污染負荷分析結果,研擬5種水質改善方案:(1)情境一:「關鍵支排污染削減」將以提高景美溪集污區之下水道接管率至50%為目標之水質改善方案;(2)情境二:「所有支排污染削減」針對雙園抽水站、江子翠抽水站、永和抽水站、古亭抽水站及景美溪以該排水之集污區接管率提升為80%為目標之水質改善方案;(3)情境三:「關鍵支排設置增氧設施」以提升景美溪及瓦磘抽水站等關鍵支排溶氧濃度至5 mg/L以上為目標之水質改善方案;(4)情境四:「下游支排設置增氧設施」以提升中和抽水站、中原抽水站、光復抽水站、江子翠抽水站及雙園抽水站等支排放流溶氧至5mg/L以上為目標之水質改善方案;(5)情境五:「關鍵河段設置增氧設施」針對華中大橋以下游主流河段導入增氧設施,以提升主流河段溶氧濃度至2 mg/L以上為改善目標之水質改善方案。從水質測站華中大橋、華江大橋水質模擬情況來看,氨氮改善率最佳的是情境二,改善率分別為12.96%、6.25%,死魚警戒河段比例也減少約31%,顯示在情境二的情況下下游氨氮污染受到改善;而溶氧改善率最佳的是情境五,改善率分別為37.47%、63.53%。 水質改善方案優選建議及經費評估,彙整國內外常見的水體增氧技術,以溶氧提升成效、設置花費、技術限制及其他工程因素等面向進行評估,評估結果顯示固定式之鼓風式增氧技術因具備較佳的增氧效益,且設置經費成本較低等優勢,評估為水體增氧技術之優先選擇,並以此法進行水質改善方案優選建議及經費評估。針對4種水質改善方案,進行改善設施建設之評估,並評估建設經費及後續操作維護經費,情境二其污水下水道建造耗時較長、經費成本亦較高,但對水質改善之效益較大;情境五有溶氧提升效能較高且所需技術及經費較低等優勢,本計畫建議為改善新店溪水質,可採多個方案搭配方式進行,一方面持續提升污水下水道建設,一方面也同時針對中下游關鍵河段設置增氧設施,以改善新店溪水質。
中文關鍵字 新店溪、河川水質

基本資訊

專案計畫編號 經費年度 110 計畫經費 1498 千元
專案開始日期 2021/06/03 專案結束日期 2021/11/30 專案主持人 張嘉玲
主辦單位 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承辦人 鄭貝勤 執行單位 逢甲大學

成果下載

類型 檔名 檔案大小 說明
期末報告 110年度新店溪河川水質改善分析及策略研擬-定稿.pdf 6MB

..

英文摘要 ..
英文關鍵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