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度台灣海域環境品質監測計畫–基隆市、台北縣、桃園縣及澎湖縣海域
中文摘要 |
本計畫工作成果下:一、海域水質及沈積物調查本年度海域水質調查結果,在基隆市海域水質多能符合乙類海水標準,重金屬亦符合地面水標準。而台北縣海域水質於重金屬銅出現不符地面水標準,在陰陽海之濂洞溪外海(TP-2-2),重金屬銅濃度明顯偏高,其原因與具高濃度之重金屬酸礦水有關。此外台北縣於第1次水質調查,在核四預定地外海(TP-1-3)底層水,以及林口發電廠外海(TP-4-2)底層水,測得其懸浮固體物濃度較高,其餘多能符合乙類海域水質標準。在桃園縣海域水質調查結果顯示,除新南崁溪口外海(TY-1)底層水與觀音溪口外海(TY-5)底層水,曾出現懸浮固體濃度較高外,整體多在100 mg/L以內;大腸桿菌群於大堀溪口外海出現超出甲類海水標準,其餘均能符合甲類海水標準;此外在新南崁溪口外海(TY-1)正磷濃度已略超出甲類海水之總磷標準;重金屬方面銅曾出現不符標準之情形發生,尤其是在新南崁溪口外海(TY-1)於表、底兩層皆超過地面水標準,此外海湖電廠外海(TY-2)與沙崙中油卸油浮桶設施(TY-3-2)表、底層,以及大堀溪口外海(TY-4)與觀音溪口外海(TY-5)底層均超過地面水標準,整體以新南崁溪口外海(TY-1)銅為最高。在澎湖縣海域水質方面,除總磷與懸浮固體曾出現偏高測值外,其海域水質多能符合甲類海水標準,重金屬均符合地面水標準。基隆市海域歷年水質分析結果以港內水體品質較差,多受家庭生活污水與畜牧廢水方面有機物所污染。經主成分分析顯示,基隆港內水體(A群測站)多受陸源人為污染,與重金屬與家庭生活及畜牧等方面污水有關。和平島西側與北側海域(B群測站)從第一個主成分(PC1)可看出來自家庭生活及畜牧等方面之有機氮、磷與正常海水之負向關係。和平島東側海域(C群)第一個成分(PC1)主要元素為酚、鎘、鉻、鉛與負向之砷、氰化物與硝酸鹽氮;而第二個成分(PC2)主要元素為鹽度、溶氧,與負向水溫與大腸桿菌群。由上述的資料分析推測,基隆海域水質在重金屬與有機污染方面,主要與內陸排水有關。基隆市海域背景站在83年至91年間長期監測顯示,在除溫度呈現明顯之季節性變化外,其餘水質檢項變化趨勢不明顯,各項水質多可符合乙類海水標準,但此處水體仍可受到家庭生活與畜牧廢水之影響,由生化需氧量與大腸桿菌群與正磷可以反映出有機方面之污染,重金屬方面則除汞曾出現過一次超出標準之情形外,此處海域應無重金屬污染之虞。台北縣陰陽海重金屬銅在同一日四個潮位期間之採樣調查結果顯示,愈靠近灣內之表水重金屬銅,在同一日連續四個潮位期間,其濃度仍高於水質標準,遠離陰陽海處水體,受濂洞溪酸礦水中高濃度銅之影響較低。位於陰陽海灣東西側水體在鹽度降低時,表水銅濃度隨之升高,此應與酸礦水排入灣內水量高低有著密切之關係。二、海域生態及水文調查生態與水文調查部分,綜合本年度二航次(09/2001航次和04/2002航次)的水文(溫、鹽)資料顯示,台北縣-八里污水廠外海和桃園縣-沙崙中油洩油浮筒設施二測站,因位於河口地帶,其海域易受河川注入的淡水所影響,此推論可由測站中表層水有較低的鹽度得到佐證。而在基隆市-背景站和澎湖縣-馬公市烏崁海域等測站其水文則較不受河川的干擾。三、基隆附近海域環境數值模式架構之建立依據歷年基隆海域水質資料,本計畫選取基隆海域之代表性污染項目為生化需氧量、溶氧、大腸菌與油脂,並據以初步架構基隆海域污染預警系統,此系統係以基隆海域環境數值模式為核心,以污染源資料之確實與快速掌握為必要條件。而為迅速掌握污染源之質與量,海上溢油事件之預警最好能與基隆港的船舶通航管理服務系統結合。四、海域環境資料庫系統之建置鑑於環境品質資料的生產權責單位分散於各級環保機關,而環境品質的關心及維護,又是全民的權利與義務,因此本計畫資料庫建置之目的在於參酌既有環保單位海域環境品質資料收集方式、利用現有網路架構,建立一個整合海域監測資料(生態、水文、水質、及海氣象等)、界定整體系統架構及運作機制,以作為後續預警系統建置之藍本,達到整體規劃、逐期發展效益「整合性環境品質資料銀行」,配合環保單位內外對環境品質保護各項推動業務之需要,以提供即時可靠的資訊服務。
|
中文關鍵字 |
海域水質及沈積物調查,生態及水文調查,環境數值模式架構之建立,環境資料庫系統之建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