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本計畫於92年5月至93年5月共執行三次連續密集採樣,分別於92年9月、12月及93年2月執行採樣作業,而2月之密集採樣因包括一次大陸沙塵暴事件及一次一般污染事件,故共包括了四個不同之採樣期。採樣地點涵蓋了整個縣市,共包括大甲、后里、太平、霧峰、清水、大肚及忠明等七個測站,其中前四站進行粗(PM10-2.5)細(PM2.5)兩種粒徑懸浮微粒之採樣分析,而後三站僅執行PM10 懸浮微粒之採樣。由粗細懸浮微粒之比較,發現採樣地區細粒徑懸浮微粒約佔PM10 懸浮微粒之70%,顯示細粒徑懸浮微粒在本採樣地區之重要性,但沙塵暴期間其粗粒徑懸浮微粒之百分比則提高至30~40%,大甲地區甚至高達60~70%。
在組成份分析上,本採樣地區之含碳物質(EC及OC) 約在15﹪~ 20﹪,陰陽離子總和約在30﹪~ 40﹪左右,而重金屬則在3﹪~ 7﹪之間。含碳物質不論是元素碳或有機碳絕大部份均分佈於細粒徑微粒上,顯示此兩種含碳物質大部份源自工廠或汽機車燃燒後所排放微粒物質。2月沙塵暴期間,大甲測站因受到較明顯海洋及大陸沙塵暴之影響,粗粒徑鈉離子及氯離子出現一極高值,而粗粒徑硝酸鹽濃度在沙塵暴期間亦明顯升高,推測係以硝酸鈉為主要成份。另2月一般污染事件期間,細粒徑硝酸鹽有大量增加之現象,顯示在此地區硝酸鹽有瞬間形成之能力,而新形成之硝酸鹽在污染事件日之PM10 佔有極高之百分比。硫酸鹽在大氣中較為穩定,四個採樣期之差異並不大,但其平均含量相對於其他離子卻較高。
在金屬元素之比較上,發現地殼元素約佔13種金屬元素之80%以上,其日間之濃度明顯高於夜間之濃度,但交通元素、燃燒元素及微量元素其日夜差異則不明顯,而2月沙塵暴期間粗粒徑地殼元素之濃度明顯高於細粒徑地殼元素之濃度。在空間之比較上,發現后里測站之總金屬濃度為最高,當進一步比較不同類別之金屬濃度,則發現后里具有較高之燃燒元素,而大甲測站具有較高之微量元素及次高之燃燒元素。
另在受體模式方面,粗粒徑的部分主要是來自街道揚塵、營建工地及由交通源所產生。細粒徑則大多數是由光化氣膠所造成。交通源的排放亦是細粒徑中的主要部分。其中后里站受到焚化爐影響要比其他站明顯。光化氣膠的比例較高、且白天較夜晚高,顯示台中縣光化污染的現象已提升為境內主要的污染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