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三年度台南縣逸散性污染源查核管制及輔導改善計畫
中文摘要 |
由歷年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資料顯示,每年十月至隔年二月為空氣品質不良時期,尤其以粒狀污染物的污染最為嚴重。此時期正為二期稻作收割後,農民因搶種、蟲害等等因素常會以露天燃燒的方式來處理稻草、蔗葉、玉米梗及雜草等農業廢棄物,若在氣象條件不利擴散散的情況下,為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台南縣是台灣主要的農業生產地之一,故降低農民露天燃燒為主要的重點防制工作,特執行『台南縣逸散性污染源查核管制及輔導改善計畫』。
計畫執行重點為(1)裸露地清查及推動輔導改善工作;(2)露天燃燒稽巡查管制,並配合環保署雲嘉南行動進行巡查與回報(含機動巡查);(3)逸散性污染源相關法令及防制技術宣導並辦理示範觀摩。
本計畫主要執行成果如下:
(一) 裸露地調查方面
目前完成台南縣之永康市、鹽水鎮、麻豆鎮、佳里鎮、學甲鎮、七股鄉、新市鄉、安定鄉、仁德鄉等24個鄉鎮都會區、人口密集區之裸露地調查,共計查核314筆,總裸露面積為126.4公頃;經本計畫複查後,已確實改善者總改善面積為36.7公頃,佔台南縣總裸露地面積29%。
(二) 露天燃燒稽巡查管制方面
本計畫自開始執行包括例行巡查、假日巡查、民眾陳情巡查及搭配環保局共同於中山高速公路、南二高、台一線、重要縣道及二期稻作收割區稽巡查。
(1) 在九十三年一月~至九十四年七月之農廢露天燃燒,以後壁鄉516件最為嚴重,其次為鹽水鎮353件,另外東山鄉319件與新營市285件比例也佔很高,此四個鄉鎮市件數約佔全部總件數之50%,約佔了一半左右的比例。
(2) 93年露天燃燒巡查及露天燃燒民眾陳情案件時發現因露天燃燒而直接排放至空氣中之污染量,稻草約1,833.5噸、蔗葉391.23噸、其他植物類(包含玉米、芝麻及雜草…等)約311.06噸、樹枝葉218.88噸、樹皮木材約531.64噸及都市垃圾136.96噸。
發現而立即滅火之抑制量計有:稻草約有154.34噸、蔗葉82.45噸、其他植物類(包含玉米、芝麻及雜草…等)約23.06噸、樹枝葉12.72噸、樹皮木材約212.09噸及都市垃圾3.38噸。
(3)在民眾處理陳情結果上,台南縣93年1月1日至94年7月31日之露天燃燒陳情案共41件,其中稻草露天燃燒陳情案有8件,其他農廢露天燃燒陳情有19件,廢棄物露天燃燒陳情有14件,稻草類露天燃燒陳情僅佔整個露天燃燒陳情事件的19.5%,可知一般民眾對農民燃燒稻草並未視為空氣污染,除非其影響交通及住家品質才會陳情;本計畫於93年10月開始執行以來,至94年5月31日止,協助處理民眾陳情案累計14件,其中稻草露天燃燒陳情案有7件,非稻草類露天燃燒有7件。
(4)本計畫為獲得改善空氣品質之良好管制成效,配合環保署及台南縣環保局,協調新營、後壁、善化等10個敏感區鄉鎮公所環保人員及村里長建立空氣品質惡化通報系統,隨時廣播呼籲農民勿露天燃燒農廢。
(三)逸散性污染源相關法令及防制技術宣導方面
稻草再利用技術宣導方面於93/11/16、93/11/17及94/6/23,完成三場次之宣導暨實作觀摩宣導會;另於93/11/10增辦一場「稻草非露天燃燒防制及輔導相關事宜」協調會;此外配合媒體宣傳,如:宣導短片、跑馬燈、電台宣傳及報紙宣傳等等;並且配合海報、布條及宣傳車等相關配套措施,充分讓民眾了解相關法令、罰則以及稻草切割及現地掩埋回收再利用之技術示範及宣導。
台南縣一、二期稻作約產生120,000噸稻草,由於稻草回收商需要量有限,故農民之稻草回收均是以切割翻耕回收增加地力之方式佔最大部份,在宣導農民不要以露天燃燒稻草,如能配合補助切割翻耕其效果會更佳,亦可大量降低農民露天燃燒稻草的行為。將來如能配合廚餘回收堆肥場之設立,可考慮添加稻草亦可回收部份稻草,唯須考量人力及運費問題。
|
中文關鍵字 |
台南縣逸散性污染源查核管制及輔導改善計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