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源報告成果查詢系統

營建混合物流向追蹤及再利用推動計畫

中文摘要 國內重大公共工程與民間建築工程每年產生大量營建混合物,故若能加以再使用或再生利用,不僅可促進混合物減量,減少掩埋或焚化處理,更可積極達成資源永續利用目標。尤其面臨2005年京都議定書二氧化碳減量壓力下,若能從鼓勵再生建材之使用著手,亦可大幅減少建築素材之開採,對於二氧化碳減量之貢獻十分宏大。 而要達成營建混合物之再利用,工地產生源頭與清運之管理、中間處理與再利用場所管理、以及再生粒料與產品之去化等環節可說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本計畫即配合環保署目前所規劃之營建混合物之處理與再利用管理體系架構下,針對上述三個環節進行相關制度、規範與標準等之訂定,除針對全國營建混合物網路申報資料進行近千處營建工地勾稽比對,並彙整勾稽結果提出建議稽查名單,以加強申報源頭管理外,並調查彙整全國各地區相關回收處理業者(100家)作業資料,加以整合與分析後提出回收再利用分級設置與認證規範,以鼓勵民間投資參與設立回收再利用廠。此外,在綠建材產品驗證與開發方面本研究針對營建工程所需之產品類別,訂定10項尚未公告之綠建材再利用產品品質標準與規格草案,且研定綠建材再利用產品認證規範與程序10項,以及檢驗再利用產品35件。並且建立綠建材再利用產品資訊平台,提供相關機關與業者再利用建材產品資訊與法令訊息,擴展綠建材產品市場通路與經濟效益。最後期能落實營建混合物之處理與再利用,減少國家公帑之支出與社會成本之浪費,以達成國家推動綠營建政策零廢棄與資源永續利用之終極目標。 前 言 國內重大公共工程與民間建築工程每年產生大量營建混合物,依建研所先前研究,光是經合法申請拆除之建築混合物數量據估計每年就約有1,100多萬公噸,若加上新建施工過程以及其他建築室內裝修拆除、違章建築拆除、政府徵收拆除、自然滅失建築拆除、以及非法擅自拆除等所產生之混合物,則其數量將更為可觀。每年如此龐大之營建混合物產生,對於地狹人稠、掩埋空間十分有限的臺灣地區而言,無疑造成環境之龐大負荷。尤其營建混合物中多為可再利用之安定資源如混凝土磚瓦、金屬、木材、塑膠、玻璃等,若能加以再使用或再生利用,不僅可促進混合物減量,減少掩埋或焚化處理,更可積極達成資源永續利用目標。此外,國內工程結構物大多採RC構造,所使用之營建材料無一不是高污染、高耗能產品,二氧化碳排放量十分可觀,在面臨2005年京都議定書二氧化碳減量壓力下,若能從鼓勵再生建材之使用著手,亦可大幅減少建築素材之開採,對於二氧化碳減量之貢獻十分宏大。本研究將依契約內容執行相關工作項目,主要工作項目及內容分述如下: 一、提升營建混合物回收再利用技術與層次,擴大民間參與以建立資源回收再利用體系。 1.調查現有從事營建剩餘土石方、營建混合物及營建混合物之處理、再利用相關業者至少100家,以了解實際流向、處理與再利用情形,俾研析提升再利用方式與途徑,並提出具體建議。 2.依營建工程所需之產品類別,訂定回收再利用廠分級設置與認證規範草案(含設置標準及處理流程),以落實建立分級管理制度。 3.依促參法規定,訂定相關可行推動措施方案,以鼓勵民間設立回收再利用廠。 4.針對全國營建混合物網路申報資料進行勾稽比對至少1000處營建工地(名單由貴署提供),並彙整勾稽結果,提出建議稽查名單。 二、評估與發展多樣性與高品質綠建材產品市場性與經濟性,提升綠營建品質。 1.依營建工程所需之產品類別,建議多樣性與高品質之綠建材再利用產品品質標準與規格,並參考國家品質標準格式,訂定至少十項尚未公告之綠建材再利用產品品質標準與規格(草案)。 2.研定綠建材再利用產品認證規範與程序至少10項,並檢驗再利用產品至少35件。 3.建立綠建材再利用產品資訊網,提供再利用建材產品、再利用機構、相關法令訊息等,以暢通市場通路。 4.協助貴署辦理研商、說明、公聽會議之相關事宜。 研究方法 1.研究動機與目的之確認: 2.國內外文獻回顧: 經由相關文獻及案例之蒐集、整理與分析,了解國內外目前之營建混合物回收及再利用方式、相關規範之訂定情形等,以利後續研究之進行。 3.調查現有從事處理與再利用相關處理業者100家: 利用實地走訪民間各相關處理業者,藉由參觀訪談方式,蒐集調查營建混合物回收再生利用方式與所遭遇之問題,以利後續研擬回收再利用廠分級與認證規範草案之參考。 4.訂定回收再利用場分級制度與認證規範草案: 透過實地走訪各處理廠了解實際作業情形,將相關處理廠所面對的問題加以整理歸納。依據各場區其後端再利用用途方式加以分級,使各級處理場所都能有效處理收受之營建混合物,並進一步製成再利用產品,以期有效落實營建混合物之後端處理,達到「全回收零廢棄」的目標。此外並為再生綠建材產品制定認證規範,保證再生綠建材產品品質,確保消費者對於再生綠建材產品之信心。 5.依促參法訂定相關可行推動措施方案: 針對促參法相關獎勵措施與規定,積極研擬相關可行措施方案,以健全回收再利用場分級制度之設立。 6.針對全國營建混合物網路申報系統資料進行勾稽比對至少1000家: 透過網路申報系統資料,針對相關廠商提報資料進行勾稽比對,以落實營建混合物流向追蹤,並將勾稽比對結果,提出建議稽查名單。 7.依營建工程所需之產品類別,建議多樣性與高品質之綠建材再利用產品品質標準與規格: 參考國家品質標準格式,訂定至少十項尚未公告之綠建材再利用產品品質標準與規格(草案)。 8.研定與檢驗綠建材再利用產品認證規範與程序: 研定與檢驗綠建材產品認證規範與程序至少10項與35件。 9.建立綠建材再利用產品資訊網: 提供再利用建材產品、再利用機構、相關法令等,以暢通市場通路。 10.協助環保署署辦理研商、說明、公聽會議之相關事宜: 針對分級制度與認證規範草案擬定完成後,辦理相關公聽會與座談會,確保確保所有相關規定均符合現況之需求,及並無滯礙難行之規定。 11.整合與建議: 整合相關專家與業界建議,針對管理制度與規範程序其缺失之處進行修正,使之符合現況及持續推動。 12.報告撰寫: 成果報告之撰寫定稿。 結 論 1. 完成調查現有營建副產物之處理、再利用相關業者100家 根據本研究實際訪查100家處理業者發現,不同類型處理場皆具同樣之功能,是為將營建工程所產生之副產物加以分類、處理,期望將可再利用之材料充分運用,並將不可回收之物料處理至最少量,最後送至掩埋場或焚化場進行最終處理。 2. 擬訂營建副產物收容處理場所分級制度 本研究所擬訂針對營建副產物收容處理場所之分級制度,目前以該場所具備之機具設備為主要評估指標。並加強說明分級處理場於申設階段所需具備之資格與限制規定。並提出分級制度中管理單位、前端產出源頭及後端再利用廠商之效益分析。 3. 依促參法規定,訂定相關可行推動措施方案 有鑑於國內營建混合物回收再生廠不足,多數營建混合物未充分再利用,故本計畫已協助環保署擬訂「營建資源再利用推動計畫」(草案)及「促進民間機構參與裝潢修繕工程混合物再利用要點」(草案),作為日後環保署及主辦機關於辦理促進民間機構參與設置裝潢修繕工程混合物回收再生處理廠及營運管理相關作業之依循。 4. 完成全國營建混合物網路申報資料進行勾稽比對1093處營建工地 本研究依照所要求列管之條件(1)工程面積達2000平方公尺以上 (2)工程經額達5000萬以上(3)屬拆除工程者。共選取出1242筆資料符合一定規模之工地,並彙整勾稽結果,提供比對結果與相關單位參考。 5. 完成訂定十項尚未公告之綠建材再利用產品品質標準與規格(草案) 有關回收材料摻配比率主要參考本計畫所舉辦10項國家標準草案座談會委員意見、各國環保標章之規定、內政部綠建材標章所訂定之再生建材材料摻配比率及委託實驗室分析廠商所提供之綠建材再利用產品例檢驗結果,經本工作團隊討論,石質材料摻配比率在20﹪至50﹪之間。木質部分摻配比率亦訂為20﹪至50﹪之間。一般目前所採用的碎石替代品為強度較高的爐渣或鑄造砂為主。經粉碎後的建築廢混凝土強度無法達到要求,無法大量取代碎石使用。 6. 完成研定綠建材再利用產品認證規範與程序十項,並檢驗再利用產品35件 各種再利用途徑中,填方、級配料消耗量最大,但是附加價值較低。再生骨材以再製混凝土製品之附加價值較高。 資源化產品為求品質功能及環境影響無虞,其再利用須著重於標準及認證規範的建立。資源化的產品必須是對環境無害,且應確保資源化產品於生命週期各階段中不致造成環境衝擊。資源化產品的規格標準及品質應符合法規及一般功能性要求。資源化產品也必須是對人體無毒,以確保對人體不造成健康的危害。 7. 完成建置綠建材再利用產品資訊網 經分析本計畫建置網站目的、瀏覽網站對象探討以及網站內容功能規劃,已建置「綠建材再利用產品資訊網」,網站功能項目包括:再生綠建材介紹、再生綠建材產品資料庫、再生綠建材標章申請流程、再利用機構查詢、再生綠建材品質檢驗、最新消息、相關法規查詢、其他相關機關連結、Q&A問答集及聯絡我們等功能項目,以滿足各類型瀏覽者(含潛在瀏覽者)之需求。 8. 舉辦營建混合物業務研商會與CNS座談會 本計劃於執行期間,舉辦『九十四年度營建混合物流向追蹤及再利用推動業務研商會』與『九十四年度「營建混合物流向追蹤及再利用推動計畫」CNS國家標準草案修訂座談會』,藉以達到各相關單位相互交流與專家意見交換之目的。 建議事項 營建混合物流向追蹤及再利用之推動為一重要且龐大之計畫,本研究團隊現階段執行之成果必須配合後續相關方案之推動,使得計畫更為健全。以下針對本年度執行之相關工作提出立即可行與中長期之具體建議事項: 一、立即可行建議 1.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於民國94年8月1日起正式將一定規模以上之營建工地正式納入管理,惟實際作業上相關業者對於網路申報大多不熟悉,有待環保單位持續進行教育宣導,俾有效提高營造業管理之成效。 2.目前營建廢棄物之申報由環保署之事業廢棄物申報系統,營建剩餘土石方則由營建署營建棄填土資訊系統負責,許多業者反應須分別向兩單位進行申報造成困擾。建議儘速整合環保單位與工務單位之申報平台,以簡化營建資源之申報程序。 3.建議儘速向行政院提報「裝潢修繕再利用推動計畫」(草案),俾早日依該計畫推動裝潢修繕工程廢棄物妥善清除處理及再利用。另於行政院核定計畫後,建請邀集相關單位研商修正「促進民間機構參與裝潢修繕工程混合物再利用要點」(草案)內容及辦理公告事宜,供環保署及主辦縣市推動院核定計畫相關作業之依循。 4.「綠建材再利用產品資訊網」內容業已建構完成,建議儘速提供監資處辦理網站架設事宜,並持續辦理網頁資料更新及維護,以提供各界最即時及最正確之資訊。 二、中長期建議 1.一般而言,新訂定CNS標準最快約18個月,如各方意見踴躍,則可能須耗費2-3年。如果依原有CNS標準以修訂方式增加功能或使用材料類別,則可縮短作業時程。 2.建議國內再生產品的認證制度可結合現行相關實驗室協助進行測試,而須配合廠商製造現場系統評鑑及技術審查而確定(如回收料摻配比率等),故原則上認證模式應採系統評鑑+產品驗證+技術審查等方式進行較為嚴謹與完整。 3.依照環保標章的申請要求,須採用70%以上的廢棄物。目前取得環保標章的業者,使用之再生材料以廢鑄砂、爐渣以及廢玻璃為主。為求品質均一,也都由固定的粒料加工廠提供再生粒料。這類加工廠大部分由砂石場轉型而來,利用其既有的設備以廢鑄砂、廢玻璃等廢棄物為原料進行加工。如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能強化這類工廠的功能,加強其產品的品質管理能力,提供固定品質的再生粒料,相信對資源化建材的推動有相當大的助益。 4.綠建材再利用產品欲符合認證,除有賴建材廠商新的綠色產業理念與自律自主的品質管制,也須透過綠建材認證技術審查委員會的現場評核、系統評鑑與產品檢驗等措施加以嚴格把關。
中文關鍵字 營建混合物;分級設置與認證規範;綠建材再利用產品

基本資訊

專案計畫編號 EPA-94-H103-02-255 經費年度 094 計畫經費 3120 千元
專案開始日期 2005/02/24 專案結束日期 2005/12/15 專案主持人 黃榮堯
主辦單位 廢管處 承辦人 執行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

成果下載

類型 檔名 檔案大小 說明
期末報告 EPA94H10302255.pdf 136MB [期末報告]公開完整版

Development of a Strategic Plan for Controlling the Flow and for Recycling of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s

英文摘要 According to study, for the building demolition wastes alone there are more than 11,600,000 tons of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s (CD&Ws) was generated each year in Taiwan. With the global tren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cycling and reuse of CD&Ws gradually become a regular practice in those advanced countries such as United States, Japan, Canada, and European countries. In Taiwan, due to the lack of proper certification on recycled products, users are hesitating in using recycled products. In addition, the equipment erected and the capability for treating CD&Ws in different treatment plants varied in a wide range. That further troubles users and the publics in getting good quality of “alternative” construction materials from CD&Ws. As a result, the market is lack of initiatives for using recycled products of CD&Ws. With the ultimate goal of recycling all the CD&W, this research attempts in developing a strategic plan for controlling the flow and for recycling of CD&Ws. Several actions are considered in the plan. An auditing and tracing system can be installed for controlling the flow of CD&Ws to make sure all the CD&Ws are properly sent to the capable treatment plants. The development of a grading system for grading the treatment plants can ensure the quality of “alternative” construction materials from CD&Ws. In addition, the development of a certification system for certifying recycled products can alleviate the worry of subsequent users. Furthermore, the development of a website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regarding CD&W recycling can help in educating and promoting the use of recycled products. Each of these actions will be evaluated and plans for implementing them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Hopefully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all these actions in the plan, the market initiatives and demands for recycled products is increased.
英文關鍵字 construction, demolition;wastes;reuse;recyc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