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源報告成果查詢系統

台北都會區二次光化污染物密集監測計畫

中文摘要 台灣地區的指標污染物中,臭氧一直是造成空氣品質不良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根據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站的資料顯示,台灣地區的臭氧平均濃度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對臭氧的問題,目前環保署已在台灣北中南地區都建置了光化評估測站,然而由於臭氧是光化學二次污染物,雖然有臭氧前驅物與臭氧本身的觀測資料,但對於同樣屬於光化學二次污染物的其他物質,如醛、酮、與總氮氧化物等物質,以及最終產物的過氧化氫與硝酸等,仍付之闕如。為了探究台北都會區空氣品質的長期演變特徵,本計劃透過量測台北都會區二次光化污染物之時空分布,探討二次光化污染物之變化特性,以了解台北都會區的臭氧大氣光化學特性。 本研究分析環保署台北都會區空氣品質測站1994至2005年之臭氧濃度資料,共計16站。藉由萬里站與陽明站的各種污染物濃度年際變化趨勢可看出,台北都會區的大氣背景狀況並無明顯的變化。臭氧年平均之上升趨勢,以汐止測站之上升趨勢1.1 ppb/year為最高,松山測站1.03 ppb/year次之,一般來說,台北都會區東部的臭氧增加較西部快。整體來說台北都會區中環保署各空品測站之臭氧年平均濃度有顯著的增加,但是總氧化物的變化趨勢則不明顯,顯示氮氧化物對臭氧有一定的滴定效應存在。在二次光化污染物長期變化趨勢分析上,在本計劃採樣時間內,甲醛及H2O2略有下降之趨勢,乙醛、丙酮及HNO3濃度則無顯著變化。兩次密集採樣中,醛酮濃度以中午採樣時段最高,夜間最低;H2O2及HNO3濃度在兩次密集採樣共八天中,其變化則無顯著規律。 臭氧的前驅物中,由於氮氧化物濃度的降低反而會使得臭氧的濃度增加,顯示氮氧化物的控制已經對臭氧濃度的控制無效果,甚至出現反效果,建議環保署在擬定對臭氧的控制策略上多注意非甲烷碳氫化合物的控制。二次光化污染物的採樣分析結果對臭氧問題的解釋有幫助,但在觀察長期趨勢及季節變化上,惟缺乏長期與廣泛資料以供比對,建議環保署能持續進行觀測,建立長期的基本資料。
中文關鍵字 臭氧、二次光化污染物

基本資訊

專案計畫編號 EPA-95-L105-02-202 經費年度 095 計畫經費 2360 千元
專案開始日期 2006/04/13 專案結束日期 2006/12/31 專案主持人 鄭福田
主辦單位 監資處 承辦人 執行單位 國立台灣大學嚴慶齡工業發展基金會合設工業研究中心

成果下載

類型 檔名 檔案大小 說明
期末報告 KM-99979255-1.pdf 7MB [期末報告]公開完整版

The frequently monitoring of secondary photochemical pollutants in Taipei metropolis.

英文摘要 The frequently monitoring of secondary photochemical pollutants in Taipei metropolis.
英文關鍵字 Oz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