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源報告成果查詢系統

(97)基隆市台北縣桃園縣宜蘭縣新竹縣市海域環境品質調查監測計畫

中文摘要 本計畫順利完成本年度四次(5月、7月、8月及10月)共17處測站(涵蓋基隆市、台北縣、宜蘭縣、桃園縣、新竹縣及新竹市等範圍)之現場海域水質(表、底層)及沉積物採樣分析工作。 一、本計畫海域水質四次調查結果,總結如下: (一)台灣北部海域各測站之水質測項,除竹北保護礁區、蘭陽溪口及蘇花高速公路沿海測站等3個水樣之BOD 測值超過標準外,其餘各站次均能符合該處海域分類水質標準。本計畫執行之四次調查共有16個水質測站,第一次調查水樣數為460個,第二、三、四次調查水樣數各為480個,共計1,996個水樣(表層1,382個、底層614個),其總合格率接近100%。 (二)整體而言,台灣北部海域水質尚稱良好,未有明顯污染情形,且較往年水質狀況稍有提昇。 二、本計畫海域沉積物四次調查結果,總結如下: (一)除核二廠測站第一次調查(5月份)汞含量0.868mg/kg,超過美國NOAA-ERM準則(0.71 mg/kg),以及員山子分洪道出海口測站第一次調查之砷含量77.5mg/kg及第三次調查98.4mg/kg,超過美國NOAA-ERM準則(70 mg/kg)外,其餘站次均符合NOAA-ERM準則。 (二)各海域測站第二~四次調查(7~10月份)均有總有機碳超過2%(美國EPA參考準則)之現象,恐係受颱風雨沖刷夾帶有機物入海之影響。 (三)本年度於員山子分洪道出海口完成之第二~第四次沉積物調查(7~10月份)顯示,其各項重金屬及總有機物含量一般均比其他海域為高,恐係因本年颱風頻繁,員山子分洪道啟動三次(七月份之鳳凰、九月中旬之辛樂克及九月底之薔蜜颱風),所攜帶大量污染物於海口處沉降所致。 (四)本計畫四次調查與96年度之監測結果比較顯示,變化幅度不大,平均而言,鎘、鉻、銅、鉛、鋅、鋁及總有機碳含量有降低趨勢,汞有增加趨勢,砷則無明顯差異。 (五)由本計畫四次調查各測站海域沉積物粒徑分析結果顯示,各測站粒徑(平均值)介於67.9~2,183.9m之間,其中以核一廠及核二廠測站最大,蘭陽溪口測站最小。整體來看,各測站平均之粒徑分析以客雅溪口及蘭陽溪口測站最細,屬於泥或砂質泥;其餘測站多屬於砂質。粒徑與測站所在位置,以河口或離河口較近之測站與較細的粒徑標本較為相關。
中文關鍵字 海域沉積物,海域水質,自然保留區,人工魚礁區,野生動物保護區,,水中光強度,葉綠素a

基本資訊

專案計畫編號 經費年度 097 計畫經費 2400 千元
專案開始日期 2008/01/01 專案結束日期 2008/11/15 專案主持人 陸繼雄
主辦單位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 承辦人 執行單位 富聯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成果下載

類型 檔名 檔案大小 說明
期末報告 97北部海域環境監測計畫(定稿本全).pdf 72MB [期末報告]公開完整版
英文摘要
英文關鍵字